赵中友:旱腰带上的脱贫领路人
赵中友与种植户交流石榴树修剪技术。(B)⑧
本报记者 高依
赵中友,一个在旱腰带上长大的农家子弟,致富不忘故乡,用自己的智慧、胆识托起家乡的脱贫致富梦。
上世纪90年代,赵中友靠一台拖拉机起家,他勤劳踏实、诚信经营,靠自己的努力和干劲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2012年,应镇政府和村上邀请担任礼泉县昭陵社区前山村党支部书记,将自己的公司交由合作伙伴经营,一心扑在村务事上,决心带领全村人改变贫穷的面貌。
“前山村地处旱腰带地区,天一下雨,就是‘水泥路’,天不下雨,就没水吃,吃水、灌溉是村里的一大难事。”赵中友就从解决吃水问题开始,通过自己出资、各处筹集等方式,带领群众开凿深机井3眼,现在的前山村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灌溉、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2012年,赵中友成立了武将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科学发展种植养殖业,把村上的石榴、葡萄等特色杂果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引进新型石榴品种、扩大贫困户杂果栽植面积、建设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养牛场等贫困户增收项目,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已经脱贫的村民郭朝阳正在地里修剪枝条,他告诉记者:前两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现在靠七八亩石榴树和村上公益岗位的收入,一年也能挣个几万块钱,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这都得益于赵书记的帮助和关心。
村上的养殖户张振海,有经营头脑,但没有启动资金,于是赵中友用自己县城的房产作抵押贷款36万元,帮助其开始养猪事业,这一帮就帮到了现在。“这几年经营状况一直不太好,今年应该可以转亏为盈,就能把赵书记的房产证赎回来了。”张振海说,赵书记对他的养猪场非常支持,当初的一句“要帮我就把你帮到底”给他了很大的信心和动力。
村上再穷,也不能误了孩子。“以前的学校破旧不堪,老师没饭吃,无心教书,但是我们不能耽误了孩子,学校一定要开下去。”赵中友想尽办法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中午12时,前山完小放学了,孩子们在校园食堂吃过午饭就来到村委会广场玩耍。赵鹏在这个学校当了15年的校长,他经历了学校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在整个昭陵社区教育系统,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不论是学生的学习环境、老师的教学生活环境,还是就餐环境,都焕然一新。尤其是赵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支持,有什么困难找到他,他总会想尽办法帮我们解决。”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针对村上基础设施不齐、环境脏乱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赵中友想方设法找项目、筹资金,带领群众完成了近10公里的道路硬化,为村庄主干街道安装了100余盏路灯,修建5000平方米社区地面,建设百货超市、便民医务室、社区大舞台,带领群众清理“三堆”和污染物,设置垃圾点12个,并由专人定期清运,昔日的穷山村旧貌换了新颜。
在赵中友的带领下,前山村群众生活质量相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前后的不足3000元攀升至现在的1.5万元左右。说起村上巨大的变化,村民笑开了颜,对赵中友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赵中友也被评为礼泉县劳动模范、咸阳市劳动模范、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前山村被评为市级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其合作社被评为市县级示范合作社。
“目前,村上正在筹划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与村上现有的现代种植农业和地形特色结合起来,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们实现全面小康。”赵中友说。(B)⑧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郭忠凯记者冯萌)近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国道108礼泉至三原公路改建工程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狠抓外围环境协调和施工...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