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源”村名中飘溢出的书香 庄新明

济宁日报 2019-07-26 09:24 大字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地名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是一部地方社会史的浓缩,是一张地方特色文化的名片。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一个地名,就是一段乡愁记忆。

泗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圣源泗水”之美誉。与这个千年古县共生的老地名,记录了这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和城池变化,给我们留下了安乐村、安久村、礼泉、里仁村、鹿鸣厂、太平村、义和庄等散发着浓浓书香味的地名。这一个个老地名就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张张“活名片”,是一笔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财富。

安德村,位于圣水峪镇。据《重修龙王庙记》碑载:该村始建于明初,因位于济河岸边,故得名岸堤,明朝中叶演化为暗底,清代演变为岸底、岸德,民国期间以谐音更名为“安德”。“安德”本意为“巩固德行,安养德行”,源自《左传·襄公十一年》载“失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

安久庄,位于泉林镇。明末清初,徐、张、李、王四氏祖相继迁居,安家于久山 (今卧牛山)之下,源自《荀子·儒效》,以“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而取名安久庄。意为习惯可以改变人的志向,长久的积累可以改变人的素质。

安乐庄,位于泉林镇。明朝崇祯年间,王、翟二氏始祖迁此居住,取名安乐庄。“安乐”源自《文子·上仁》“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这里的“安贫”即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安贫乐道”即安于贫穷,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荀子·王制》曰:“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

富安庄,位于苗馆镇。据《黄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黄氏始祖来德、来美兄弟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居住,以“富安”为村名,清末以姓氏更名黄家岭。贾谊《论积贮疏》载“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意为“富足安定”。

礼泉社区,位于济河街道。据《重修永胜寺记》碑载:该村始建于明代初,村东南有一大泉,其水甘如醴酒。《礼记·礼运》云:“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村以泉得名醴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演化为礼泉。

里仁村,位于杨柳镇,有东、中、西里仁村。据《刘氏祖谱序》记载,金代末年,刘、范、邦三氏始祖相继由外乡迁来此处居住,相距一里许,三家和睦相处,大仁大义。《论语》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而选择的住处不处于仁德的地方,怎能算是明智的呢?”里仁村以“里仁为美”得名。

龙虎庄,位于苗馆镇。地处石岭坡地,条条石埨如龙腾跃之势,村南石崖有大小石门,相传为藏龙卧虎之地。明朝中叶,肖氏始祖迁此居住,得名龙虎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曰:“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鹿鸣厂,位于圣水峪镇。明代,该村为孔府官庄所辖佃户村,以位于芦苇丛生之地而命名芦坪厂。相传,明朝鲁惠王朱泰堪看中此地。每天早晨,在村北山岭之中放鹿寻乐。清朝中叶,桂氏祖迁入,取《诗经·小雅》之“鹿鸣”篇名更名村名。

太平庄,位于圣水峪镇。据《重修关圣帝君庙记》碑载:该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因村址靠近大鼓山而得名靠山庄;另据《高氏家谱》载:高氏始祖迁此居住,为求康泰平安,将村名更名太平庄。安宁庄(今圣府岭村),位于柘沟镇,村庄建在一道缓坡岭上。明代,该村为孔府官庄,命名大安宁庄。清代,更名圣府岭。1968年,更名东风。1984年复称圣府岭。两个村庄的名称源于《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万兴庄,位于苗馆镇。清朝乾隆年间,李氏祖迁此居住,村西杏树成林,得名万杏庄,后取“家和万事兴”中“万兴”谐音嘉言,更名万兴庄。

庠厂,位于圣水峪镇。庠厂村临近孔子出生地尼山,相传孔子曾经在此办“庠”教学,故名庠厂。《礼记·学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孟子·滕文公下》载:“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意思是京城设有大学;“术”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设在遂中的学校称“序”;党,五百户为党,设在党中的学校称“庠”;家,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闾中的学校称“塾”。

义和庄,位于泉林镇。清朝道光年间,河滨村(今名花园)部分村民为避水患,而迁此居住,取名离河庄。该村居民重义气,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民国期间乡人以《易经》“利者,义之和也”而更名义和庄,意思是“要得到利益,就要讲求与道义的统一”。

永兴庄,位于金庄镇。明代末叶,魏氏祖迁此居住,地处山下洼地,以姓氏得名魏家窝。清朝中叶,魏氏迁徙他乡,彭、杜、孔等姓相继迁入,为防匪患,村周围用石块垒起两米多高的高墙,出入经过寨门,村更名围家窝村。民国初期,为求永远兴盛、永久兴旺,再更名永兴庄。“永兴”是封建社会帝王喜爱的年号,如东汉桓帝刘志、西晋惠帝司马衷、十六国时期魏帝冉闵和秦宣昭帝苻坚、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北魏孝武帝元修等使用。

余粮庄村,位于泉林镇。据《廉氏家谱》记载:明末清初,廉氏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为求生活富足,年年有余,取名余廉庄,后演化为余粮庄。武则天有“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语。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积淀着地域发展的文脉基因,蕴含着城市的历史,不仅传承了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也验证了地名伴随人类的活动而产生,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的规律。人类演绎着地名变迁的历史,地名记忆着人类前进的烙印。一个个地名,让人充分领略到我们居住的这方水土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

新闻推荐

咸阳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本报讯(记者陈飞)今年以来,咸阳市采取多项措施,扎实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制定《咸阳市碧水保卫战2019...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