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咸阳唱起小戏过大年

陕西日报 2018-02-09 06:20 大字

本报记者张丹

戊戌狗年步步临近,在大秦故都咸阳,火红的灯笼挂起来、喜庆的“福”字贴起来、欢腾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小戏唱起来,那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1月30日,农历腊月十四,礼泉县骏马镇。

天湛蓝,风劲吹,置办年货的人摩肩接踵,叫卖声、讨价声,一声高过一声,人们热切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快快快,唱戏走!”骏马镇文化站自乐班的张守成拿起电话,挨个儿联络。“这唱戏有瘾哩,50多年了,一天不唱浑身难受。”说着70岁的张守成就拉开架势,表演起来,“春风吹来天气暖,脱贫攻坚热火朝天……”瞬间,声音四散开来,响彻镇文化站。

礼泉,全国小戏之乡,小戏已经成为这里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小戏就是群众演自己身边的事,能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群众喜闻乐见。过年,是唱小戏的高潮。打工归来,回家探亲……积攒了一年的情绪,在冬日的暖阳中,他们用小戏这种特有的方式诉悲欢、送祝福、过大年。

下午时分,锣鼓一响,这个由村民自发组成的自乐班成员循声而来,他们搬出家什,有板有眼地排练起《小康大道》,秦声秦韵在镇文化站的小院里响起,这里顿时热闹起来。

小戏不小。在礼泉,从两鬓斑白的耄耋老人到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随便一个人都能唱上几句,小戏浸染了庄稼人的生活,洗刷了一年的劳累。

三郑村的郑东升负责自乐班里的板胡演奏,他一边调试着手中的板胡一边说:“过年不求吃不求喝,最美的事就是晒着太阳,唱着小戏。现在讲究文化过年,咱农村人听不惯礼堂里的高雅音乐,来段小戏倒是很过瘾!”他有些自豪。

听小戏,吼几声唱段……小戏与大年,诠释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你们好好给咱排练,我来犒劳犒劳大家,过年等着过戏瘾呢。”刚刚赶集回来的坡底村南麦平来到文化站,只见她一手拿着瓜子糖,一手拿着给儿女买的新衣服,幸福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这个年,南麦平打算红红火火过一次。

自打丈夫去世,留下6亩地和1个早就不挂果的老果园,她一人养活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以前日子过得很艰难。现在南麦平在养殖基地打工,包吃包住,每月2000元工资。“今年能过个好年了,这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2017年,我用3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村里的天丰肉鸡养殖基地,前几天的分红大会上,我领了6000块钱。”南麦平高兴地说。

日落时分,“就近务工把钱赚,早日脱贫心儿欢……”张守成他们已经在村口搭台唱起来了,唱红了中国年,更唱热了乡亲们的心……

新闻推荐

礼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面推行

去年以来,礼泉制定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和制度,突出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逐步完善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以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