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运嘉宾”带上“西安记忆”回家
随着第十四届全运会闭幕,全运村也迎来“谢幕”。全运村是全体村民赛事期间的“大本营”,大家比赛之余,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全靠“村里乡亲”的周到服务。9月28日,全运村陆续送走最后一批村民。
带上“西安记忆”回家
“希望所有村民作为我们的‘全运嘉宾’,能够在‘西安家园’里体验到来自陕西、西安衷心的问候!”全运村执行副村长杨祎表示,因为疫情防控原因,第十四届全运会全运村是有史以来开村到闭村时间跨度最长的。为了能让大家在离开全运村时带走美好的“西安记忆”,全运村特地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精心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印象秦岭》茶杯和茯茶礼盒。
“《印象秦岭》茶杯专为第十四届全运会定制,杯身绘以秦岭的绿水青山体现绿色全运主题,盖钮选用西安市花石榴花,寓意赛场竞技如石榴花一样绽放。茶杯传承耀州窑工艺,彰显了陕西的历史文化。茯茶是陕西的代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茯茶就出自陕西泾阳,传统工艺的茯茶砖以长条形为主,我们结合中秋节把它做了改良,做成月饼形状,也是借此送上我们对大家的中秋祝福。”
巍巍秦岭,镌刻周秦风骨,熠熠耀瓷,回响汉唐余音,酽酽茯茶,蕴藏秦川灵韵……杨祎说:“我们将这份代表三秦人民心意的礼物送到您的手中,也呈上我们最诚挚的祝福!”
陕西文化元素眼前一亮
借着十四运会的东风,让文化赋能十四运会,让历史悠久的唐风古韵与现代体育精神在三秦大地深度交汇、激情碰撞。
作为一位颇有资历的记者,来自江西日报社的许南平去过6届全运会,在他看来,这一次的全运村运动员村跟以往相比,很多地方令人惊喜。
无论是全运村的媒体村,还是十四运会的各个赛场,“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标语随处可见,各种关于陕西文化的宣传手册、书籍更是可以“任意取阅”。甚至在媒体村的商业街,也随处可以看到各类展示三秦大地文化的特色店铺。
在全运村的非遗展厅,剪纸、马勺、软陶、拓印、华州皮影、凤翔泥塑等非遗项目体验让人目不暇接,民俗手艺人将会进行现场制作指导,制成成品后还可以作为纪念品带走。另外,此次全运会还展示了西安229个非遗项目的相关情况,如西安鼓乐、古法造纸术、泥塑、剪纸等很多项目都在其中,多名资深志愿者担任讲解和互动工作。入住全运村的媒体同行,也几乎都会在第一时间来到商业街,进行各种“打卡”,用他们手中的相机和笔来记录全运村里的陕西文化。
此外,还让许南平感受颇深的是,全运村的管理体系运转环环相扣,井然有序。“本届全运会跟以往都不一样,全运村在疫情影响下全封闭管理,如何做到管理上的‘严丝合缝’,是一件需要反复模拟推演的事。这段时间下来,我能感受到主办方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能感受到许许多多服务保障人员,为全运村正常运转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广东媒体希望借鉴陕西经验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花落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下一届东道主之一的广东媒体记者,此次在西安全运村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广东广播电视台体育频道记者邱业锦表示,陕西作为十四运会主办方,无论是比赛场馆的现代化建设,还是全运村里的服务保障都非常好。“来西安报道全运会也有20多天了,今天是第一次来到运动员村,在和运动员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全运村给他们最大的感受是安静、舒适、放松。这样的环境能够保证运动员得到充分休息,维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对比赛来说也非常重要。”
“下一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我们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希望我们也能学习借鉴陕西好的经验做法,全方位做好服务,用大湾区的热情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和媒体同行。”邱业锦说。
本报记者谢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宋超张涵瑞是泾阳县逸夫小学六年级四班学生。从上一年级起,她一直担任着班长,还身兼了学习委员、文艺委员等。在学...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