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物探探探第23期 《大秦赋》传诏为何用泥封 剧中官名相当于今天什么职务?
《大秦赋》中,装着诏命帛书的器物封缄封泥上盖上太后玺印
郎中令属官『中谒者』封泥
卫尉属官『公车司马丞』封泥
国家一级文物:『右丞相印』秦封泥
『右厩丞印』
《大秦赋》中,昌平君芈启把装着诏命、带着封泥的筒状器物隔墙扔进了吕不韦的相府
《大秦赋》中的官职和地名有何依据?剧中传达诏命为何要用泥块封起来?
12月17日,“陕西文物探探探”走进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邀请秦封泥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作为主讲嘉宾,做了一次关于秦封泥的实地探访和揭秘,185.7万人次网友观看了本次视频直播。
直播不仅解答了网友对剧情的一些疑问,更是直观展现了秦代实行“三公九卿”官制和“郡县制”的真实历史和文物证据。
剧中使用封泥的形式
专家称尚未发现
《大秦赋》剧中,嫪毐在咸阳发动叛乱,消息传到雍城,正在准备加冠亲政仪式的嬴政问生母赵太后该如何处置,因嫪毐坐大是太后赵姬一手造成的,赵姬不得不发话:如果造反就是死罪,该当剿灭。
嬴政让人宣读了他亲手书写的两道剿杀叛贼的诏命。之后,帛书被装进一个筒状器物,用绳子绑扎后又用泥块封了起来,泥块上分别盖上了秦王印和太后印。诏命传到咸阳时,相府已被叛军包围。为把诏命传进相府,昌平君芈启把装着诏命、带着封泥的筒状器物隔墙扔进了吕不韦的相府。
刘瑞表示,剧中形象展示了封泥的使用过程,“但是我们看到的都是用于简牍的封泥,帛书类的这种形式的封泥,我们还没有发现。简牍是用线串起来的,使用封泥时卷成一卷儿用绳子绑扎,在绳头处用封泥裹起来盖印,这种形式是最多的。还有一种是把简牍放在囊里,用绳子把口扎好再用封泥。但像剧中这样用器物装起来,并在外面用了两个封泥的形式,我们还没见过,另外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封泥。”
封泥用来做什么?
是如何发现的?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乔亮、何全喜介绍,博物馆藏有秦封泥781枚,馆内展陈的有245枚。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枚,国家二级文物15枚。这些秦封泥都是西安城西相家巷村出土的。这批秦封泥的发现,是继秦兵马俑、秦简牍之后的又一重大的秦地下文物的发现,对研究秦代的历史、地理、官制、玺印等方面有重大价值。
那么秦封泥究竟是如何发现的,使用时期在什么年代?
刘瑞介绍,1822年,四川有人挖山药窖时出了一批,当时人们都不认识,拿到北京后,大家还以为是印范子。清代金石学家、藏书家刘喜海的《长安获古编》里头收入了关中出土的封泥,他据《续汉书·百官志》始定为封泥。刘喜海是1852年去世的,那时《长安获古编》尚未出版,但已编好了。所以,关中出封泥的时间和四川出封泥的时间差不多,能稍微晚一点。之后山东临淄又陆续出土了大量汉封泥,但名称还没确定,有人叫封泥,有人叫泥封,后来才确定为封泥。
封泥主要是用来封缄,起保密作用。更早期的封泥没有太多发现,战国时期的比较多,汉代是使用高峰。再往后随着纸张的发明使用,封泥的数量越来越少。到了唐代,在大明宫遗址还发现有陶罐子上的大封泥,但作为封缄简牍的封泥已基本不存在了。总的来说,封泥使用的年代主要是秦汉,基本可分为封器物的、封简牍文书的两种。
为何相家巷出土大量秦封泥?
秦在那里应有大量建设
刘瑞介绍,博物馆展陈的秦封泥是在西安城西北六村堡街道的相家巷村附近出土的。这批秦封泥最早是1995年春夏老百姓在农田干农活时发现的。后来进行多次考古发掘,迄今统计可能已发现两万多枚秦封泥。
为何会在这里发现秦封泥?秦人从栎阳迁都咸阳后没多久,就开始向渭河以南发展了,当时渭河以南还没有汉长安城。汉代的长乐宫,原来是秦的兴乐宫。包括章台宫在内,秦在渭河以南有一系列宫殿。相家巷村发现秦封泥的地点,在汉代桂宫的东北角,从现在的发现来看,秦代在这个地方应该有大量建设。
“在相家巷村发现大量秦封泥之前,孙慰祖先生在出版《古封泥集成》时,把之前出土的所有封泥进行了整理,能够明确的是属于秦代的很少,只有一二十件。“然而从相家巷发现秦封泥到现在为止,据我统计已有两万多枚。而汉代400年里出土的封泥也仅有两万枚左右。短时间里能有这么大量的秦封泥发现,有赖于相家巷。这些秦封泥的发现,既印证了秦人的文书管理制度,也印证了一个说法,说是秦始皇非常勤政,他有大量的文书阅读,自然会有大量的封泥遗存。”
“右丞相印”为国家一级文物
有可能是始皇帝信玺封泥在日本
博物馆对直播给予了大力支持,允许拿出国家一级文物“右丞相印”的秦封泥仔细近看。刘瑞老师戴着手套,把这块秦封泥小心翼翼地放在手里。
这是一块近正方形的薄泥块,正面是秦小篆的“右丞相印”印痕,后面不平,有明显的使用痕迹。何全喜介绍,秦封泥尺寸普遍为边长2.4厘米的近正方形。“右丞相印”封泥为国家一级文物,“左丞相印”封泥为国家二级文物。
刘瑞介绍,左右丞相的秦封泥还并非已发现的地位最高的封泥。之前还发现过盖有“皇帝信玺”的可能是始皇帝印玺的秦封泥,现藏于日本,出土地不详。
在《大秦赋》中,吕不韦被称为“相邦”。吕不韦下台后,嬴政用隗状、芈启为左右丞相。刘瑞介绍,从秦代开始设丞相,丞相主要是辅佐皇帝。分设的左右丞相应该基本上平级,也可能会略有高低。
李斯、王绾等人做过的官
在这儿能看到封泥
刘瑞表示,秦代实行“三公九卿”官制,这个制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从丞相令,用职官来处理政事。
丞相:在“三公”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后来的国家总理。秦国出任丞相的人均要封侯爵,如吕不韦被封“文信侯”。秦二世时的丞相是赵高,因是阉人,被称“中丞相”。
御史大夫:秦朝创设,是中国古代专门监察制度的开端。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下设的两个属官是:御史中丞、御史丞。其中,御史中丞领导侍御史和诸郡监御史,可命令御史按官员日常行为规范弹劾百官。做过御史大夫的冯劫,曾在秦灭六国平天下后,和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人,为秦始皇商议称号。
太尉(国尉):是掌管军务的最高长官。在《大秦赋》剧中,担任秦国国尉的是魏缭,又称尉缭。王翦也担任过国尉。
九卿则遵从丞相的政令,处理国家事务。九卿一词是概说,实际职官数不止九个,是分门别类负责具体的事情。
奉常:掌管国家宗庙祭祀礼仪的。馆内封泥有“奉常丞印”,属官封泥有“泰医丞印”“泰医左府”“泰医右府”等。
郎中令:相当于秦王的秘书处和警卫处。下设属官中,大夫负责议论,如谏议大夫;谒者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百官奏事,王绾曾担任此职;郎多为待选官员,李斯初入秦国官场时身份就是郎。展陈的封泥有郎中令属官“中谒者”“谒者丞印”“中谒者府”“西方谒者”等。
卫尉:掌王宫诸门屯兵,一般是皇帝信任的武将担任。卫尉下设属官有:公车司马令,掌管国家公共车马,安排朝廷用车;卫士令,统领诸宫门卫兵,安排宫门守卫。展陈的封泥中有“公车司马丞”。
太仆:掌管皇家车马,赵高曾担任此职。秦人以给周王养马起家,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很重视养马,在秦封泥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和车、马有关的职官。比如:“中车府丞”“骑马丞印”“泰厩丞印”“章厩丞印”“御厩丞印”“宫厩丞印”“官厩丞印”等。
廷尉:是国家最高司法长官,掌刑狱,下设属官廷尉丞。在《大秦赋》剧中,隗状、李斯曾先后担任过廷尉。展陈的封泥中就有“廷尉之印”。
典客:是掌管外交的,负责重要外交事宜。
宗正:掌管皇家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展陈的封泥中就有“宗正”。
治粟内史:掌管国家各种谷物粮食、金银玉器的贮存,相当于国家司库。
少府:为皇帝服务的,掌管君王私产,负责秦王的日常生活起居,下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秦封泥中,和少府相关的职官,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展陈的封泥中有:“少府”“少府干丞”“少府工丞”,此外还有负责具体事务的属官封泥,比如给皇帝洗浴提供服务的“尚浴”“尚浴府印”,负责膳食的“御羞丞印”“中羞丞印”“中羞府印”,负责服饰的“尚衣府印”“尚冠府印”“尚佩府印”等。
秦人“九都八迁”的脚步
秦封泥也有体现
在《大秦赋》中,经常出现嬴政处理朝政的章台宫。博物馆内就展陈有印着清晰的“章台”二字的秦封泥。刘瑞介绍,汉代未央宫的前殿一带有可能就是秦代的章台宫。
而秦人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地名上亦有体现。秦人自西向东曾先后以九地为都,分别是:秦邑、西犬丘、汧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咸阳。在博物馆展陈的封泥里,就有与雍城、栎阳、咸阳三个地方相关的封泥,比如:“雍丞之印”“雍工室丞”“栎阳丞印”“栎阳右工室丞”“咸阳丞印”等。
咸阳丞相当于首都的副市长。主官应是咸阳令,但在出土的秦封泥中,令的封泥极少,丞的封泥比较多。
在剧中,嬴政需要离开咸阳要到雍城去举行加冠亲政仪式,嫪毐则趁机在咸阳发动叛乱。嬴政为何非要到雍城去?刘瑞介绍,因为雍城有秦人的宗庙和“皇家祭天台”。
六国都城相关封泥
只有赵国邯郸的3枚
在《大秦赋》中,除秦都咸阳之外,其他六国的都邑分别是:齐国的临淄、楚国的郢都、燕国的蓟城、韩国的新郑、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何全喜介绍,在馆内展陈的秦封泥中,和其他六国都城相关的秦封泥,目前只有赵国邯郸的3枚。
剧中,嬴政念念不忘东出之志。何为东出?刘瑞介绍,在今陕西和河南之间有崤山和函谷关,崤山以东的地方被称为“山东”或“关东”。展陈关东诸郡的封泥中,有多枚现属河南的地名,比如“新蔡丞印”等。何全喜介绍,馆内还有“慎丞之印”,可能是秦汝南郡慎县副职的印,在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部。还有“堂邑丞印”,是东海郡堂邑县副职的印。
刘瑞介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了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展又设了很多新郡,比如在岭南设置的“象郡”等。在秦简里头还发现了“洞庭郡”的名字,这也是原来没有发现过的,所以有共48郡之说。馆内展陈的关东诸郡地名的秦封泥,是秦人一步步向东发展留下的印记,也是秦统一后有效治理当地的实物证据。许多地名到现在为止可能只有一枚封泥,证明了当时确实有这个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见证。
秦朝疆域有多大?刘瑞介绍,现在普遍认为是北边到长城,南边和东边到大海,西边到巴蜀的西部边缘,相当于现在中国版图的中心部分。
郡县制奠定了
我国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框架
刘瑞介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采用郡县制。之前的分封制,时间长了可能造成地方割据甚至反叛,实行郡县制后这个问题就弱化了。
秦代实行的郡县制,是由中央直接设郡一级职官,并在郡下设县,分两级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在郡设郡守、郡尉、监察史,由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在县设县令、县尉、县丞,由县令管下属各乡;在乡一级下设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三老分别是啬夫、游徼、有秩。亭设亭长,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秦末时,刘邦就曾在徐州沛县担任过“泗水亭长”。
秦开创郡县制,对庞大的国家由中央实行集中管理,能够直接调控各个地方的发展。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框架。不管后来怎么变化,郡县制都是主流。虽说汉代有分封,但皇帝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尽可能削弱诸侯国的力量,最后的主体还是郡县制。明代西安有秦王府,这些王虽然封了,但还是由中央直接治理。所以在我国,从秦始皇统一开始,大一统始终是主流。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张杰/图
(温馨提醒:下载一直播App,搜索华商报社,可看直播回放)
新闻推荐
谢涛杨辉全媒体记者姚语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岳家坡村的陕西仲山龙泉饮品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见到穿着规范...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