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国医人杨叔吉

西安晚报 2019-10-27 02:48 大字

□杜书文

杨叔吉生于1884年,又名杨鹤庆,华州龙潭堡(今属渭南市华州区莲花寺镇)人,是陕西乃至全国卫生界著名人物。

反清先锋讨袁斗士

杨叔吉少时在本村私塾读书。1906年春,考入泾阳味经书院和三原宏道学堂。他痛恨清廷的腐败,积极追求科学与民主,经同学李天佐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他积极倡议并组织成立学生自治会,反对封建教育制度。因为密购、散发、阅读、宣传反清的革命书刊《革命军》《民报》,组织学生罢课等原因,被校方开除,一同被开除的还有同学张奚若等30余人。遂后,他便赴上海入理科专修学校继续学习。后因学校关闭,杨叔吉东渡日本留学。

1908年,为了救国,杨叔吉入东京同文学校读书。与校友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人结识(此三人均为中国同盟会的领导成员),很快,杨叔吉由黄兴介绍重新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杨叔吉等十余人受同盟会东京总部委派,向内地(广州)运输军火。但由于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失败,运输军火的行动被迫停止。根据同盟会总部的指示,杨叔吉接受陕西同盟会领导人井勿幕的委派,于1911年夏天返回陕西策动西安起义。西安起义成功后,杨叔吉奉陕西军政府之命,又赴商南县龙驹寨,承担恢复被破坏的电报线路(西安至汉口)的重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恢复了军政府与武昌起义总部的电信联络线路。为此,杨叔吉荣立大功一次。返回西安时,恰逢起义军与前陕甘总督升允率领的甘肃清军在长武、彬州战事正酣。情急之下,杨叔吉与宋向辰、王一山等人共同组织炸弹队,招募700余人,制造炸弹千余枚。杨叔吉亲自担任炸弹队管带兼二十二标二营管带,赴兴平、乾州、礼泉等地与西路清军作战,为扭转战局、阻止清军东进立下了汗马功劳。

1912年南北议和,清帝溥仪被迫退位。此时,杨叔吉怀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救国思想,重返日本,在千叶医科专门学校刻苦钻研医术。1915年末,北洋军阀头目袁世凯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蔡锷将军在云南发动了讨袁护国战争,南方诸省(贵州、两广、江浙)积极响应。杨叔吉得知消息后,立即停止学业,于1916年毅然回国,参加了反袁逐陆(建章)的斗争,直至胜利。半年后,杨叔吉又返回日本继续学习。1918年,杨叔吉毕业回国。

1924年冬,为响应国民军北伐,富平驻军冯子明率部东开,在华阴县遭到镇嵩军憨玉昆师的阻击。两军开战后,刘镇华因主力在河南无法调动而向冯子明提出议和,并派杨叔吉和张鹏一为代表,到华县和冯子明部代表——同盟会会员彭世安谈判。杨叔吉、彭世安均为陕西辛亥革命时期卓有贡献的人物,又是至交好友,二人都希望谈判有个圆满结果。然而,谈判尚未开始,刘镇华就令杨叔吉和张鹏一速回西安,彭世安只好在华县等候刘镇华再派代表。就在此时,刘镇华秘密派人将彭世安骗至营区杀害。杨叔吉得知好友遇害的消息,十分悲愤,他认为刘镇华阴险毒辣的嘴脸已经暴露无遗,遂辞去刘镇华委任他的各种职务,于1925年2月离开陕西,经南京、上海、宁波至普陀山,在当地高僧印光法师支持下,杨叔吉办起了普陀医院。随后又与印光法师赴上海、南京,任法相大学和东南大学教授。因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杨叔吉即研读过《金刚经》,并随印光法师研究佛学,造诣颇深。因此,在法相大学任教不久,杨叔吉便赴日本出席了东亚佛学大会。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杨叔吉虽对佛学有一定造诣,但毕竟医学才是他的本职专业。他再三思谋,还是决定从事自己熟悉的医疗卫生工作。于是在有关方面的推荐下,杨叔吉历任豫军援陕军医院医官、院长及陕西红十字会理事长、陕西陆军医院副院长、督军公署医课长、助医学校校长、残废军人教养院院长、中国急募赈款大会陕西分会会长、妇婴收养院院长、西安华西化学制药厂董事长等职。在繁忙的医疗、赈务工作之余,他还编写了《外科看护学》《看护学总论》《日语讲座》等书稿。1923年,杨叔吉被派往日本名古屋调查关东大地震灾情,他不仅为灾民提供了医疗服务和灾后防疫知识,还撰写了《日本大地震纪实》一书,为以后抗震救灾提供了翔实、有益的资料。

1927年初,杨叔吉担任了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医处处长。“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黄埔军校陕西籍学生郑自毅、袁吉安、李养吾等7人。得到求援信后,杨叔吉亲自出面,四方奔走、疏通关系,最终将7位进步学生全部营救出狱。

1931年,应杨虎城之聘,杨叔吉主持陕西政务。先后任省政府参议、省防疫处处长、省卫生处处长等职。当时全省大多数县都缺乏医疗卫生机构,他便积极协助地方政府组建各县卫生院、培训医护人员、筹集办院资金。经过多方努力,全省90%以上的县都办起了卫生院,为这些县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2年,陕西关中地区发生烈性传染病——虎烈拉(霍乱)。此病来势凶猛,发病快,且死亡率极高。几乎是村村发病、户户死人。在此情况下,杨叔吉充分利用自己坚实深厚的医学知识,在组织群众联防群治的同时,积极科学地施救,使众多病人得以康复。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叔吉出任军政部十八陆军医院院长。他积极组织战地抢救,而且亲自主刀手术,精心医治伤员,使无数伤病员痊愈后重返战场,杀敌立功,杨叔吉因此受到广大抗日官兵和百姓的爱戴和赞扬。为此,于右任先生特意题写一副“医病医心医身,救人救世救国”的对联,赠予杨叔吉院长,全面中肯地评价了杨叔吉在医疗事业中的卓越贡献。军政部十八陆军医院第一分院四站的310名伤兵十分感动,从于老所题的对联中提炼出“医国医人”四个大字,刻成匾额,在1938年元旦赠给杨叔吉先生,作为对先生的真诚感激。此后,杨叔吉在南京开办了咸宁医院,并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医处处长,兼任法相大学、东南大学教授。1944年,因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杨叔吉辞去所有职务,专心从事社会防疫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叔吉以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在陕西乃至全国卫生界赢得了崇高的声望。1950年,他担任西安市红十字会会长;曾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卫生局顾问等职。并被派往东欧等国考察学习卫生防疫知识,随后协助卫生部编著国家防疫工作规划。1960年,杨叔吉参加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66年6月10日,杨叔吉在西安病逝,终年82岁。

新闻推荐

帮你问 泾阳县明德小学门前道路啥时修?

10月10日读者来电:泾阳县中张镇明德小学门口的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尤其是下雨天,对面过来车都没办法避让,对学生出行安全带...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