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用仁爱之心育人
?刘平给学生们上课。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泾阳县王桥镇东街小学青年女教师刘平,12年来矢志乡村教育,用宝贵年华书写了闪亮的青春。她先后获得泾阳县教学能手、模范班主任、先进少先队工作者、咸阳市教学能手、陕西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初为人师,刘平就暗暗许下心愿:“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爱我,爱我的学科,让每个家长都认可我。”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就是批改作业,晚上休息了还在床上给学生批阅练习册,做梦都在说:“请大家勇敢举手……”
刘平把满腔的工作热情放在了教案备写、课件制作、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工作中,每个环节都苛求完美,唯恐哪里不够好影响教学。十几年如一日,她始终坚持事不过夜、为学生未来负责的工作原则。
2009年10月的一天,刘平因过度劳累晕倒在讲台上。清醒过来才发现毛衣和外套都已被汗水湿透了,而她却因为学生受到惊吓感到十分愧疚。失眠、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一直折磨着她,为此她连续三年吃中药调理身体,在此期间从没请过一天假。2017年,她左臂受伤缝合8针,缠着绷带还坚持工作。上课、比赛、扶贫各项工作,样样不落后。
周末时间,刘平经常把班里孩子带回家,给他们洗澡、辅导、改善生活,带他们去书店、公园、电影院,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们不但爱上了刘平老师,更爱上了学习。放学后,她经常跟家长沟通,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孩子的表现,让家长放心。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等习惯日趋规范,家长们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
2017年,刘平收到了城里一所学校抛来的橄榄枝,高于当时3倍工资的薪酬、外带一个入学指标,如果答应了就不用为房贷、车贷和即将小学毕业的儿子择校而烦恼了。面对经济压力和孩子的未来,她犹豫了。可是,她眼前总是浮现农村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渴望的眼神。回想从教初心,最终她选择了坚守。
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刘平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抒发着自己的教育情感,终于她成了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新闻推荐
陕西省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凝聚乡村文化向心力 陕西省乡镇文化站建设现状调查
石泉群众参加民间文化艺术节。本报记者崔福红文/图乡镇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