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警务”让警民心连心 西咸新区泾河公安创新治安管理工作纪实

西部法制报 2019-07-25 00:36 大字

张斌本报记者董永军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公安分局紧抓“民意警务”导向,全面树立“金牌店小二”服务理念,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机关为抓手,着力打造泾河公安服务品牌,访民情、汇民意、帮民困、解民忧,密切联系群众,贴实际,干实绩,赢得了辖区单位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窗口服务“送上门”亲民爱民心连心

泾河新城公安分局打造“窗口连门口”式的升级服务,在工作中,他们针对老、弱、病、残群众行动不方便、不能到窗口办理各类证件的实际情况,主动上门提供证件办理服务,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安机关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今年6月,得知辖区残疾老人杨某身份证丢失需补办,民警李林娜、李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主动上门采集信息,为其补办证件。杨某因长期瘫痪导致指纹严重变异,一个多小时反复采集仍未成功,看到家属着急,民警安慰他们会尽快联系上级部门想办法解决。当证件被送到杨某家中时,年近八旬的老人激动地说:“为了给我办证,你们大老远来,还受了这么多麻烦,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今年以来,泾河公安治安民警上门为辖区单位、群众服务70余次,送证上门20次,帮助解决群众各类涉户籍、证件困难30次。

解决疑难“找上门”促进和谐下功夫

分局治安部门积极把在工作中掌握到的群众和辖区单位各种疑难问题详细归类、分析,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最大程度将疑难问题及时解决。辖区泾干镇团庄村赵某与邻居张某两家因落水管引发纠纷,民警常伟了解到赵某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认为邻居张某欺负自己妻女,扬言要回来“说事”。考虑到不解决“病根”,小矛盾就可能引发大案件,常伟并没有简单进行治安处罚,而是组织村委会等多方力量,七次上门,最终化解矛盾消根源,让两家人握手言和。

辖区沃克齿轮工程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施工中,因地表赔偿款纠纷遭到群众阻拦,派出所民警一面维护秩序保障正常施工,一面登门了解情况,深层次化解矛盾,兜底跟进,督促村、组提出赔偿款方案,最终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不仅维护了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还及时化解了企业与驻地村民的矛盾,受到省委政法委领导的点名表扬。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局治安部门共解决群众疑难案件40余起,化解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矛盾、纠纷15起。

征求意见“访上门”改进作风不含糊

民警积极深入辖区、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今年,通过与群众建立“警民联系微信群”或者通过面对面互动交流,该局征求意见40条,并对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梳理,及时改进公安业务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等不良作风。辖区茯茶镇景区是泾河新城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在走访中,民警了解到这里的外来工作人员多,日常经营时间很紧张,腾出时间办证有困难。对此,户政部门主动上门为茯茶镇商户和工作人员集中办理各类证件,并送证上门。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我们企业节约了时间,赢得的是商机,你们公安多了付出,但赢得的是辖区的营商环境和群众的点赞。”

2019年春节前夕,为了防范辖区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各类群体性事件,分局一方面做好企业工作,要求企业做好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排查搜集可能出现欠薪情况的情报信息,由分局按照职能分工分级处理。春节前,共排查欠薪苗头53个,提交相关部门全力化解。

防范宣传“讲上门”群防群治有成就

泾河新城辖区大部分为待开发建设的农村地区,群众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相对较弱,为普及辖区群众安全防范知识,形成群防群治的“人民治安”模式,分局组织民警走上街头、进村入户开展安全防范及法律宣讲。群众不仅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了,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的意识也极大地增强。

2018年8月,两名外省流窜作案的“黄金大盗”刚刚踏入泾河新城辖区,由于辖区群众安全防范的警惕性高,“小区来了两名形迹可疑的人”这一消息很快就被辖区群众反映给派出所,民警对两人进行盘查,结果查获盗窃来的黄金首饰5件,并顺藤摸瓜在周边地市查到“贼窝”,缴获各类黄金首饰、珠宝、玉器等被盗赃物100余件,价值近百万元。两名犯罪嫌疑人万万没有想到,在外地作案近百起没有“翻船”,刚刚踏入泾河新城辖区就“栽了”,他们哪里知道,在群防群治中,人民群众的眼睛就是一个个“监控器”“警报器”。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为了提高宣传广度和深度,分局组织民警、辅警上门宣传,累计走访6万余户(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余份,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出了漂亮的侧翼“配合战”,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闻推荐

真心服务企业 泾河新城营商环境获赞

阳光讯(记者张洋文/图)7月16日,陕西泾河好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军峰一行4人专程来到泾河新城城乡管理局,送来一面印有“一...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