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三社联动”为脱贫注入新动力

阳光报 2018-07-17 01:27 大字

王婕 记者 李瑜 实习生 狄祎婷

日前,为有效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发展,泾阳县桥底镇在沟而上村探索推行生产合作、信用合作、供销合作“三位一体”的合作社、信用社、供销社“三社联动”扶贫机制。精准、贴心的一站式惠民新模式得到泾阳桥底贫困户的赞许。

“我们以前种植甜柿不懂技术,病树的医治用药,无人指导,想扩大种植又缺资金,好不容易收获,产量又不大,走街串巷的零售还赚不上钱。”沟而上村贫困户王岁定说道。而现在他们引入“三社联动”扶贫机制,合作社能教技术,信用社能贷到款,供销社能帮销售,让贫苦户能够安心种植,不用再考虑别的难题。

“自村上与金沣果业专业合作社和信用社、供销社实施联动,果农不必为资金、技术、农资和销售犯愁,收入也较过去增加了。”郭纪民称,“三社联动”一次打通三条增收“通道”。即“绿色技术通道”,合作社从管理、技术上解决群众生产过程中的难题;“绿色融资通道”,信用社对合作社社员和贫困户调查评定,给予授信额度,提供贷款;“绿色购销通道”,供销社电商服务中心设立专人根据合作社提供信息,为社员集中购置农用物资,制订社员保护价,统一购销果品。

据桥底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社联动”机制发挥“三社”各自长处,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促进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的同时,也致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助推脱贫攻坚的提速增效。

过去单干比较分散,品种多,规模小,种植不规范,质量难以保证,加入合作社可形成合力,上了规模就能接大的订单;从合作社角度来看,过去对外部采购和市场环境把握分析不足,虽有规模但面临融资、销售等诸多挑战。如与信用社、供销社合作,所有问题迎刃而解;站在信用社的角度,与单户农民打交道,风险比较高,如果农民毁约难以收回贷款,而与合作社打交道,就容易多了,合作社有规模,对贷款需求也大,其赢利的可能性比单个的农户高出不少。其次,供销社利用传统和电商等多元化销售网络,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也体现自身本职优势,可谓“多赢”。

目前,泾阳县桥底镇计划在辖区其它行政村推广实行“三社联动”扶贫机制,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新闻推荐

丨热线丨 泾阳文庙景区公厕关门一年多 秦都建委花园小区旁大量垃圾无人清理

7月5日上午,市民拨打新闻热线反映:秦都区建委花园小区(南安村村名牌坊处)与恬梦园小区中间巷子(南安村牌坊下)倒了10米多的生活...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