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五次赴美探亲

安康日报 2017-10-11 09:00 大字

当波音787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的时候,我的思绪也在历史中穿梭,这是我们夫妇第5次赴美探亲。中美虽说相距遥远,但从北京乘波音787飞机到芝加哥也就13个小时。我在飞机上想了这么几句:“银鹰全赖科技功,万里长空任我行。莫道中美相距远,一觉醒来到芝城”。

想当年青年胡适先生1910年8月16日赴美留学,坐巨轮,经历了半个月的海上航行。闻一多先生1922年7月16日从上海乘麦金雷总统号海轮赴美,8月1日在美国西雅图登岸,也经历了海上航行16天,闻一多留学最初进的就是芝加哥艺术学院。冰心先生1923年8月17日登上了开往美国的约克逊号邮船(从上海出发)经日本往美国,同船的有梁实秋、吴文藻、许地山,梁实秋先生在船上办壁报《海啸》,约冰心写稿, 9月1日到达西雅图港,也是海航16天,想想这些人真是文人雅士,连乘船都不愿白浪费时间,还办壁报!我是真心佩服这些文学前辈啊!梁实秋在他的散文《忆冰心》中写道:“在海船上摇晃了十几天,许地山、顾一樵、冰心和我都不晕船,我们兴致勃勃地办了一份文学性质的壁报,张贴在客舱入口处,后来我们选了14篇送给小说月报,发表在第11期(12年11月10日),作为一个专辑,就用原来壁报的名称《海啸》。其中有冰心的诗三首,《乡愁》《惆怅》《纸船》”。

忽然一个人又浮上心头:我们陕西泾阳的吴宓!这位美国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这位钱钟书先生的先生,不说别的,单就他写了几十年的详细日记就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啊!天天写啊,工工整整的日记啊!我读过《吴宓日记》中的其中10本日记,给我的心灵震撼真是无法形容和比拟的!我也是中文系出身,那有这种文学坚持的韧劲啊!

忽然,清朝政府派遣的留美幼童(那些平均年龄十二岁的孩子)的身影又在我眼前晃动,他们还那么小就已经远赴重洋为祖国强盛而发奋读书了!

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海南航空公司的飞机,服务周到热情。时代在进步,科技大发展,交通、通讯迅捷,我们年逾七旬碰上了好时代啊!钱钟书先生在《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里写道:最早官员不“愿出使外都”,“他们深怕钦差的纱帽落在自己头上,认为这趟差使非常危险,凶多吉少,不是在路上海洋里翻船淹死,就是到了外国给洋鬼子杀死或扣留。”“被派的人嘴里感戴天恩,心里暗暗叫苦叹晦气”(《七缀集》第149页)。这真是时代不同了啊!

我们这次探亲的目的地就是芝加哥,芝加哥有著名的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UIC等高校,以前我都去参观过,他们这大学没有大门没有围墙,芝加哥大学占地面积1500亩,校园并不大,和我们国内的大学动辄几千亩面积相比,芝大又小又旧。可是她的校友有很多获得了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就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而奥巴马、陈省身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这次有机会我们还会再去芝加哥大学重游。

这次在芝加哥机场办理入关手续很顺利,用时很短。这令我想起我们第一次赴美的经历:在飞机上美联航空嫂给我们发了入关申报表,我随手放入随身的包里,也不懂也没填,心想这空嫂也不来收表,也就没管,可是等入关的时候,人家要这张表,我们没填,他们那里马上来了两个热情女士左手握笔帮我们填表,嘴里哇啦哇啦说,我们听不懂英语,他们也没办法,最后只好让我们重按指纹了之。我们夫妇这次赴美填写这种表格,竟然由海南航空的空姐代劳了!顺带说一句:我们前四次赴美探亲,来回都是乘坐美联航的飞机,他们机组的空姐跟我们的空姐太不一样了,我国机组的空姐一律年轻漂亮,会汉语会英语。美联航的空姐年龄不一,有的年轻,有的却是大妈、奶奶级别的了。也有空中小姐或空中先生会说汉语,是美籍华人!

在故乡安康我们过了春天,在芝加哥我们又遇上春天!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装点着大自然!我女儿她们住在芝加哥西郊,我就在博客上先发几张照片让看官看看芝加哥西郊吧!

往事如烟

■ 李钦业

新闻推荐

谁来为电视剧女性角色创造更多可能 □罗予岐

80集年代传奇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正在热播,在经历了前40集的儿女情长峰回路转后,最近该剧似乎陷入了剧情俗套、人设垮塌的“泥潭”。而被人诟病最多的,恰恰是在许多热门话题剧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女性...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