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汉武帝 □吴丽玲

淮河晨刊 2019-08-06 08:31 大字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大帝》

公元前2世纪,在古老的东方,经过“文景之治”初步走向繁荣的西汉帝国,却面临内外的双重威胁:国内诸侯成尾大不掉之势,妄图脱离中央,实行地方割据;而北方境外的匈奴大军,屡屡越过长城防线,侵略中原。汉王朝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外嫁公主,献奉贡赋,承受巨大的民族荣辱。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一个偶然的机遇,历史选择了一个16岁的少年担当大任,他的名字叫刘彻。刘彻是汉景帝第十子,本来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是由于天资英纵,在母亲和舅父的精心策划下,经过复杂的宫廷斗争,他得以登基,成为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史称汉武帝,他没有辜负时代的期望,在位54年,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

内政举措

登基之初,汉武帝继续推行父亲生前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需要指出的是,武帝独尊儒术却并未罢黜百家,当时儒家以外的各派学者仍可以著说授徒,有的人还入朝为官。司马迁因此享有“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的赞誉,即是一例。从根本上说,武帝对文化的宽容出于政治家的考虑。武帝曾孙汉宣帝刘询说汉家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实际上,汉帝国的统治思想不仅是“王”(儒)、“霸”(法)两道,先秦时期各家学说都不同程度地为其所用。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北击匈奴

汉武帝对外的伟大功绩有两桩,一是解除了匈奴威胁,二是打通了与西方世界的联系。当时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巨大,武帝即位前匈奴入侵汉境10次,其中公元前166年即文帝十四年,匈奴的前锋深入到今陕西淳化、凤翔一带,逗留月余,距长安仅200里。匈奴能够进入汉的心腹之地,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关中一马平川,200里的路程对于来去如闪电的匈奴骑兵来说易如反掌。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汉武帝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公元前129年,共历时四十四年之久,其中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体。在这一时期内,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匈奴人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开始走向衰落。

丝绸之路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汉武帝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从此一蹶不振,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据国内外公布的考古资料记载,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原地区与西方世界已存在联系,但这种交往多是零散和个别的。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国与西方世界联系的规模和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古代中国人看待世界的眼光也随之得到很大拓展。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派张骞率领百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携带大批金币丝帛以及牛羊向西域进发。在途中张骞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连接东到长安,西到罗马帝国,最远到埃及亚历山大的贸易通道。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现今,“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世界贡献了应对挑战、创造机遇、强化信心的智慧与力量,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用人之道

汉武帝时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天下绝不仅有汉武帝一个英雄——彼时英雄如潮,汉武帝是浪尖上最炫目的一朵浪花。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两个“非常”前后相应,强调的是事功和能够完成事功之人,洋溢出不墨守成规不看门第出身和声望的勃勃生气。当时人才更换的频率很快,老臣汲黯抱怨武帝用人如积薪、后来居上,也说明了人才辈出的情形。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按照班固的统计,当时出身不高的名臣名将有牧羊人卜式、商贾桑弘羊、奴仆卫青和异族俘虏金日磾,并称赞“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武帝在选拔人才方面开辟了察举、征召和博士弟子三条途径,确立了唯才是举的原则。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他即位之初,广招天下有才能之人,前来自我推荐者有一千多人。他们为了尽可能多地让皇帝了解自己,甚至不惜用夸张的言词打动皇帝。据史书记载,东方朔在自我推荐书上称自己13岁读书,学了3年,具备了学者的知识;15岁学习击剑,19岁学习兵法,可以带兵打仗;而且仪表堂堂,身体强壮,性格勇敢,大公无私。如此自吹自擂的上书,如果是在后代,恐怕性命难保。但武帝读后,却十分欣赏这股傲气,将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汉武帝这样的用人方式比较少有,甚为难得,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

轮台罪己

汉武帝晚年由于土地兼并急剧发展,阶级矛盾格外尖锐,加上连年用兵,国家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皇室内部的自相残杀则使得汉王朝雪上加霜。全国到处都是“盗贼”,他们攻打城池,俘杀政府高级官员。各级官吏因为惧怕被皇帝治罪,隐瞒实情,使社会局势愈加恶化。这种情形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秦王朝。汉武帝晚年的形势既有秦始皇晚年的情形,如阶级矛盾尖锐,国家经济濒临崩溃;也有秦二世时的状况,如“盗贼”四起,皇室内部自相残杀等。但汉武帝及时调整了统治政策,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止住了汉王朝的滑坡,并为随后的昭宣中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在封建社会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

秦始皇晚年的危局不比武帝晚年更险恶,始皇有着和武帝一样的驾驭局面的政治能力,始皇在朝廷中的威望甚至超过武帝。但嬴政既缺乏刘彻的清醒和明智,更缺乏刘彻敢于承认错误的大智大勇。秦皇、汉武历来相提并论,两个人在性格和建树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但在挽狂澜守天下方面,汉武帝刘彻更高明、也更成熟一些。

千秋功过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谥号“孝武”,庙号是世宗,葬于茂陵。长达54年铁腕统治,铸造了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的独特性格和高大形象。历史证明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他罢废百家,独尊儒术,并同时施用严刑峻法,确立了“外儒内法,王霸并用”的统御之术;他施行“推恩令”,从而大大削弱了藩王的实力,使得郡县制得以稳固。可以说,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无论如何风云变幻,王朝的运转模式都确立于汉武帝。他破格用将,全民动员,连续十余年对匈奴进行征伐,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他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凿通西域,把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帕米尔的雪峰,让响彻沙漠的驼铃声宣告东西方文化最早的陆上交流通道丝绸之路的建立。他深入亚细亚,成倍地开拓了国土,奠定了中华大帝国的壮阔版图,实现了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融合。他将汉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但相伴随着的“民生凋敝,户口减半”的另一面也不容忽视。多年的征战,耗尽中国国力。他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使得许多平民和下层官吏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但他性残忍而好猜忌,任用酷吏,酿成了以巫蛊之乱为代表的大量人间惨剧。在晚年,刘彻因巫蛊之祸滥杀大臣王子,引得后世非议。相较于一生从未滥杀一位大臣的秦始皇,这无疑是刘彻的不及。汉武帝晚年杀戮太过,颇思悔悟。李广利伐匈奴不利,全军覆没,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蛊之祸造成父子相残、太子刘据自杀,种种打击使武帝心灰意懒,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颇有悔意。他勇于认错,全面反思回顾自己的一生,颁布《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的错误,为昭宣中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茂陵秋风,千载瑟瑟。是非功过,后人评说。汉武帝刘彻和秦始皇一样,都是一个时代的开辟者,都建立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伟业。他们的名字与我们民族的历史密切相连,他们的功过是非也总能引起后人无穷的回味和思考。回首汉武帝的一生,用自己的才智、自己的魄力、自己的一切铸就了汉朝的鼎盛!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巅峰!

作者简介

吴丽玲,蚌埠商贸学校教师,从事历史教育多年,成果丰硕。热爱传统文化,认为能将兴趣爱好和工作结合是最幸福的事。

新闻推荐

淳化聚焦七类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本报讯(强怡鸿蒲大伟)“要对各镇办中心和相关部门2016年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自查自纠敷衍应...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