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脱贫故事 一双残臂托起生活的希望

陕西日报 2019-06-14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吴莎莎

5月30日一早,刘斌披上一件外套,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孔窑洞前喂羊。他外套的两只袖子垂在身子两侧。像往常一样,他熟练地用脚轻轻踢开窑洞的木门,一群羊从窑里争先恐后地跑出来向他找食。

今年39岁的刘斌是咸阳市淳化县马家便民服务中心桥上村人。因为家贫,他15岁就辍学打工。2003年,因为一次意外工伤,他的双臂被轧断,两只手臂只剩肘关节以上的部分。2005年,婚姻破裂让刘斌陷入了绝望。

刘斌的母亲先天聋哑,父亲身体也不好,孩子还小,一家4口住在一孔破旧的窑洞里,经常连饭都吃不饱。

为了养家糊口,刘斌开始养羊。“当时家里养了两只羊,我就把羊拴在腰间,把孩子扛在肩头,每天放羊、照看孩子两不误。”当年秋天,两只母羊产了4只小羊羔,刘斌卖了两只赚了600元。从此,刘斌当上了羊倌。

2006年3月的一天,刘斌发现倒手一只羊就能赚100多元,这让他萌生出贩羊的想法。于是,他说服同村贩羊的姚宏运带着他一起干。那几年,刘斌赚了些钱,还在政府的帮助下盖起了新房。

“2013年年底,我买的羊得了病,一次死了一百多只,损失了12万元。”刘斌说,那时天天忙着贩羊,有时一天都顾不上吃饭,常常回家倒头就睡。父亲心疼刘斌,经常帮他干活。由于在接生小羊羔时防护措施没有到位,2015年,父亲被查出感染了布鲁氏杆菌。刘斌带父亲去西安、咸阳看病,花了7万多元。刚有起色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

2015年,县上派驻桥上村的第一书记王琪了解到刘斌家的情况后,鼓励他提升养殖技术发展规模养殖,还帮助他填报了贫困户的各项材料,帮着解决了他扩大经营的资金问题。次年,刘斌被确定为贫困户。

淳化县镇村帮扶干部在多次入户走访后,给刘斌提出建议:单打独斗成本高、风险大、竞争力弱,只有规模养殖、精细管理才是长久之策。同时,帮扶干部还指导刘斌拿到了产业补助、残疾人创业资金、互助金等9类政策补助款。2017年3月,刘斌注册成立了淳化博涛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刘斌说服了村上2户贫困户、3户养殖户加入。合作社推行股份制,每年按盈利的20%比例分红一次,剩余用作发展资金。2017年年底,刘斌兑现承诺,给每户社员发放了近千元分红。“刘斌这娃有志气而且很实在,跟他搞合作社我放心。”72岁的桥上村村民蒙思文投入5000元加入刘斌的合作社,一年下来领到了近千元分红。

刘斌一直有扩大养殖基地规模的想法,正在建设占地22亩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建成后,羊存栏可达到2000只,将覆盖100户贫困户。“目前,合作社有100多只羊,未来形成规模后,贫困群众不仅可以分红,还能养羊拿工资,实现增收致富。”刘斌笑着说。

养羊贩羊之余,刘斌还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他还买了笔记本电脑,通过互联网掌握产业发展情况。现在,刘斌家的日子一天天变好。去年,刘斌养羊贩羊年收入将近3万元,已顺利脱贫。

从通过养羊贩羊脱贫,到带领村民开办合作社一起致富,再到建设即将运营带动100户贫困户的养殖基地,刘斌用志气和勇气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新闻推荐

陕中附院·淳化县妇幼保健院医联体签约仪式举行

本报讯(记者薛璐)5月30日,陕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淳化县妇幼保健院医联体签约挂牌仪式在淳化县妇幼保健院举行。此举标...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