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扶贫照心路 淳化县“一评三治五举措”扶志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张丹通讯员蒲大伟
“‘扶贫故事宣讲团’今天又来咱们村啦!”5月13日,淳化县马家中心高家村的高竹催促着刚进门的丈夫,“听说今天讲故事的人里还增加了许多新面孔,快点吃完饭去听听。”
近年来,淳化县积极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激发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着力推进“一评三治五举措”扶志模式,即道德评议,德治、法治、自治,扶贫故事宣讲团、扶贫大喇叭、扶志半月谈现场会、脱贫攻坚巡回法庭、扶贫相亲鹊桥会。淳化县把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素质作为扶贫的治本之策,实现了脱贫工作由外力推动向内力驱动的转变,开创了淳化县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评三治”
励志强志齐发力
“去年‘一评三治’表彰大会在我们宁家村召开,我和其他7名道德模范受到表彰奖励。那天还有精彩的文艺演出,整个宁家村就像过年一样热闹。”说起去年在村上接受表彰的事情,淳化县十里塬镇宁家村村民高荣涛仍激动不已。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淳化县在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全县广泛开展了道德评议、村规民约制定、“最美家庭”“自主脱贫模范”“好媳妇”“好公婆”评选等活动,设立了“善行义举榜”“道德模范榜”和“后进典型曝光台”,促进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升,全县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和谐的风尚正在形成。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群众主体、典型引领、社会联动的原则,在全县形成了思想引领抓转变、道德评议促和谐、移风易俗改陋习、文化传播聚正气、文明创建树榜样的社会治理模式。”淳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轶睿告诉记者。
“五举措”
奏响精神扶贫最强音
近年来,淳化县通过扶贫故事宣讲团、扶贫大喇叭、扶志半月谈现场会、脱贫攻坚巡回法庭、扶贫相亲鹊桥会等举措,使精神扶贫在淳化大地上演变成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的自觉行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淳化县通过组建“扶贫故事宣讲团”,变“单向宣讲”为“双向互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讲述贫困群众和帮扶干部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分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激发了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即时性、宣传范围广泛性、收听方式随意性、播出形式灵活性的特点,开通脱贫攻坚调频广播,开设《脱贫政策解读》《脱贫故事》《红歌新唱》等栏目,提高了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并且每个月选定两个镇(街道)召开扶心扶志扶智扶技“半月谈”现场推进会,采取经验介绍、现场观摩、贫困群众现身说法等形式,让各镇(街道)互为借鉴、比学赶超。
与此同时,淳化县找准审判工作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切入点,督促农村分户的父子双方签订《养老协议书》,消除了农村分户老人生活困难的问题,在道义和法律之间开辟了有效解决农村分户老人养老的新途径。淳化县定期组织举办联谊交友活动,先后为全县147名贫困单身男女相亲牵线搭桥,促进形成“牵手一对,脱贫两家”的良好社会效果。
志愿服务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你们经常过来给我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陪我聊天解闷,真是比亲生女儿都好。”淳化县官庄镇留守妇女刘淑云拉着前来帮助她的志愿者激动地说。
近年来,围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淳化县志愿者与当地村“两委”成员、贫困群众召开主题分享会,通过“志愿服务 政策宣讲”“志愿服务 文艺表演”“志愿服务 结对帮扶”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了解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目标举措、自身责任,共同分析不会脱贫、不能脱贫等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和解决之道,使贫困群众思想认识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围绕贫困群众特别是低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淳化县组织志愿者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爱心捐助、心理抚慰、成长辅导、亲情陪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同时,淳化县充分发挥种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农村“巧手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富帮穷、强扶弱、师带徒、户对户”的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在多个贫困村组建脱贫互助组织,达到“强弱组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致富”的目标,真正打通了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闻推荐
5月10日,淳化县公安局对全县范围内的民爆物品销售、储存、运输、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排查,依法收缴了一批过期雷管炸药。为...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