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兜住兜牢困难群众民生底线

咸阳日报 2019-05-07 09:24 大字

本报讯(蒲大伟)今年以来,淳化以强化扶危济困的德善之举,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五项举措”切实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加大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宣传力度。淳化按照统一安排,对全县“四支队伍”集中进行兜底政策培训,使基层工作人员都能全面掌握政策,运用好、落实好兜底政策;通过制作兜底政策资金发放卡、明白卡和兜底宣传手册,张贴到户、宣传到人,使困难群众都能熟悉兜底政策,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宣传到位。

加强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淳化县及时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给低保金。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予以精准帮扶。严格落实“分类施保”和“渐退帮扶”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低保对象认定,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同时,全面开展“三共同”,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兜尽兜”。

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该县积极落实《民政部关于印发〈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按规定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特困供养金,全面落实照料护理补贴,确保特困供养对象的吃、穿、住、医、葬得到可靠保障,做到应养尽养;进一步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不断提高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失能、半失能对象入住率达到中、省规定的标准。

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该县突出临时救助“救急难、托底线”的制度功能,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科学制定救助标准,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机制,将所有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农村困难人口纳入救助范围。对有重大生活困难的,可采取“救急难”联席会议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形确定救助金额,有效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急难事项,及时兜住困难群众生活底线。

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该县加强基层民政和扶贫对接,通过“四支队伍”和镇(街办)民政干部对辖区内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员、留守老人、儿童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加强走访,重点查看相关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应保未保、应救未救”情形,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能及时得到救助。(B)(12)

新闻推荐

淳化法院成立速裁中心更便民

本报讯(记者郭朝霞通讯员张瑞)近日,咸阳市淳化县人民法院为提升民商事案件审判质效,最大程度方便当事人诉讼,本着“繁简分流提...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