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丝飘香三月天

咸阳日报 2019-04-03 08:30 大字

□姚军鸿

阳春三月,在渭北淳化一带,是开始制作传统手工挂面的好季节。

传统手工挂面工序繁杂,从和面到成品要经历十八道工艺。雨天不能做,阴冷天不能做,做手工挂面全靠晴天,最好是阳春三月天。做手工挂面要专门挑旱地的石磨小麦面粉,加入老盐、鸡蛋和水,在大铁盆中反复揉压增加弹性,再经过醒面等环节制成。挂面师傅要起五更睡半夜的辛苦,非常耗时并经历前半夜和凌晨的两次熬夜。

制作时,先将上等小麦粉按一定比例加盐,盐是事先化好的咸水,然后用力反复搅拌。要和出上乘的面,盐水比例是关键,有时根据面的质量、天气情况掌握,通常是每公斤面粉50克盐。加盐也有技巧,食盐加得多了,和出的面会过硬,不易拉细;盐少了,面会太软,容易扯断。待面揉得软硬适中,放到磁盆里,盖上厚厚的棉被。等面发酵的过程,叫“醒面”,约莫一个多小时后,面醒了。先是破条,两个人把大陶瓷盆里的面团抬起倒到案板上,用擀面杖压扁后,用刀切成条揉搓成胳膊那么粗的面条,然后盘在磁盆里,这也叫盘大条。盘完后继续醒面。搓条也可以叫盘条,属于第四道的工序,即把面条搓成直径约一公分盘在大陶瓷盆里。次日凌晨,把头天晚上盘条的面交叉缠绕在两根约2尺长的细木棒上,然后一排排悬挂在一个用砖砌成的面窖里,上面盖上草帘、棉被,以便使面窖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恒定的状态。到了早上,把缠好的面放在专门的架子上进行开面,开完面继续放在面窖里,等着太阳升起时就能拿出上架了。待面全干后就可以收面,扎捆了。

这种传统手工挂面因其面细如丝,长八九尺,截两头,取中段,所以又称“腰面”“银丝面”。据计算,15公斤面粉最后能做成近5公里长的细挂面。挂好的面晾在院中,一根根倾泻下来,如瀑如弦,在太阳的映照下,一排排整齐的挂面随风飘荡,轻轻摇摆,宛如琴弦,迎风似纱,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据相关记载,这种手工挂面的做法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最早诞生于唐代的陕甘地区,来源于民间,至宋代又有所发展,后又向新疆延伸,如今,新疆地区的“牛肉拉面”据说就是由此演化而来。

做手工挂面费时费力,要想成为合格的制作匠人,仅是和面就至少要学习、练习一年,才能做到把面拉开、挂起,一根面条的长度达到2米多将近3米。此外,做挂面需要旱地小麦石磨面粉,现在的机器面粉太细,而且部分还含有化学添加剂。和面用的食盐传统做法用的是老盐,现在的袋装碘盐和出的面容易上劲,拉不长,还费力气,加之制作手工挂面需要熬夜,利润也薄,一年用一万斤面粉,除去成本,赚不足万把元,因此,这种传统而复杂的技艺让不少想做手工挂面的人望而却步。(B)(13)

新闻推荐

A级通缉嫌犯李叶军落网

据新华社西安4月1日电(记者陈晨)记者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公安局获悉,4月1日,公安部A级通缉令通缉的在逃文物犯罪嫌疑人李叶...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