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画家到本原文化创立者从延安“农民” 到博士生导师 靳之林的传奇人生
靳之林眷恋着黄土地。(资料图片)
2018年底,90岁的靳之林走了,给这个世界留下一段传奇。靳之林在上世纪60年代就以《南泥湾》等油画名扬画坛,获得过法国“为人类特殊贡献奖”金质十字勋章。他是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本原文化创始人,他还是扎根延安13年普查抢救民族民间文化和民间艺人的群文工作者……
■记者李晶陈黎
主动扎根延安
挖掘民间美术之美
靳之林是河北人,他的人生和艺术生涯却与陕北密不可分。
他的油画师从徐悲鸿、吴作人、冯法祀,国画求学于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他在中央美院任教期间去过陕北采风,深深被这片土地所吸引,在完成代表作《南泥湾》后就打报告说要落户延安,直到1973年才如愿以偿来到延安。这一待就是13年,除了创作出了《公社女书记》等经典油画,他把更多精力用于深入调查民间艺术、开办农民美术班和培养群文干部的美术小组上。
“我们1976年相识,我是中学老师,他在延安地区群众艺术馆当美术组组长。”70岁的冯山云回忆,因自己有绘画功底成了美术班的一员。“靳老师引导我绘画,教我做群众文化工作。”如今,冯云山已是版画、剪纸、布堆画艺术家。在他眼中,靳之林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他并不是在深入生活,而是实实在在地生活着。我们这些农村业余出身的美术爱好者,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
靳之林带领延安各县文化馆的美术干部挨村普查,被这片土地所“隐藏”民间美术的巨大能量所震撼,他生前一直念念不忘:“这里边剪纸能手5000人,艺术家250人,大师40人……”看到老大娘随便就能剪出个抓髻娃娃,他推断其与上千年前陶器上的舞蹈娃娃是一回事。大娘却说,那是东西南北中五方神,保佑全家。
那次考察让靳之林发现延安的剪纸主题归结于两个,一个是生生不息,一个是阴阳,这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主题,为他以后研究并建立起本原文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延安就是靳之林艺术旅程的分水岭,他在这里看到了生生不息的民间艺术。
挖掘引领
让民间艺人走出黄土地
靳之林在延安的民间美术普查中,持续挖掘和抢救陕北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并把它们带出了黄土地——1980年靳之林主持的延安剪纸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1982年带领安塞剪纸艺术家李秀芳去法国讲学表演,1985年带领高凤莲等6位民间剪纸艺术家到中央美院讲学……促成了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现民间美术研究室)的成立。
“大概在1985年,我们共事过一段时间,他时任省美协副主席,不久就调回了中央美院。”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副秘书长、省美协副秘书长靳长安感慨:“靳之林对剪纸的热爱,是一种虔诚的态度。很多剪纸艺人生活艰苦他看在眼里,和他们都是朋友……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如今非遗的提法和认识高度。可以说,靳之林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不遗余力对外宣传陕西的民间艺术,想办法改善民间艺人的生活。”
1985年,靳之林回中央美院任教。“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他每年至少回来一趟,有时一住就是三四个月。”冯云山仍清楚的记得靳之林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多年持续的关注、付出。“黄河乾坤湾是靳之林在1997年冬黄河写生时的发现;小程民间艺术村是他深入生活4个月亲自组建和培育的;筹建碾畔民俗博物馆是他在社会上呼吁的。”靳之林用民间艺术盘活了民间生活。
1995年,在靳之林推荐下,库淑兰、王兰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美术大师”称号。他把陕北剪纸带到巴黎举办了“延安地区民间剪纸艺术展”;中国剪纸成为世界级非遗,其中也有他抹不去的一份功劳。
数十年追根溯源
树起本原文化大旗
靳之林曾全程考察了南起淳化林光宫北到内蒙古包头九原的“秦直道”及陕北由北魏至民国历代408个石窟的10万余尊雕像,并把考察的脚步从陕北延伸到全国、世界各地,先后出版了《生命之树》《绵绵瓜瓞》《抓髻娃娃》等著作,数十年的追根溯源,寻求本真,他终于开创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理念和哲学体系。
“1998年我考入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高研班,靳之林是我的授课老师之一,毕业论文就是他指导的。”西安美院本原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郭庆丰告诉记者,他现在所带研究生两个方向,一个就是民间美术研究。他认为,本原文化理论体系是靳之林对民间美术所做的高度的、系统的梳理。
“靳之林是艺术家、研究者,他对农村和农民炙热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真诚。”61岁的乔晓光是中央美院非遗研究中心原主任、人文学院教授,也是靳之林的爱徒。他永远记得上研究生时的第一节课。“靳老师告诉我,要对农民有感情。只有如此研究才能深入进去。”自己考学交的油画作品《玉米地》让靳之林很欣喜。“他说学院派画玉米地是一片一片地画,你是一棵一棵地画,这说明你在向民间艺术学习。”
“英雄是被自己的感情激励一生的人”,乔晓光认为这句话放到老师身上特别贴切。靳之林经历了时代的激烈变革,也经历了不少人生不幸和磨难,但依然热爱生活,是一位发现生活的天才。“老师走了这十多天里我一直在追忆,他的一生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靳之林在人生低谷时,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田野、投入生活、投入艺术,就像一个不断冲锋的英雄,就像夸父追日。
靳之林是伟大的艺术家,深爱人民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中国文化的研究者。“他是真正从中国乡村农民生活、日常习俗文化传统、活态文化中,做出大学问的学者。”靳之林用几十年时间,从艺术角度进入到民间文化的“新大陆”,是中国本原文化研究的开创者。靠实践,人证、物证打通了地上活态文化和地下考古文化,把历史与今天连接了起来。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活态文脉”,乔晓光说中国村庄是一片广袤的文化丛林,其中生存着无数的文化物种,抢救发掘还要关注乡村里文化物种活态基因的传承。
靳之林走了,乔晓光自己也退休两年了。“老师的去世让我们意识到要加紧做调查,民间美术基础田野调查做的人太少了,时间很紧迫。我们预估2030年之前是许多文化物种抢救的最后时间。如果晚了,很多东西会随着农耕文明的逝去而消亡。”基础田野调查非常重要,但很艰难,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和充分的学科准备。
“我们现在做的丝绸之路剪纸调查,是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本来靳先生说要写序,可现在没机会了。”乔晓光说会和学生义无反顾地把剪纸调查做完。因为靳之林把调研民族民间文化的大旗立起来了,所以一定要继续做下去,让世界知道中国民间艺术的伟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蒲大伟徐莎莎)今年以来,淳化县纪委监委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不断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盯脱贫...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