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塬村的“产业致富经”

陕西日报 2018-02-22 06:21 大字

本报记者吴莎莎通讯员蒲大伟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发展蔬菜种植,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致富,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2月9日,淳化县铁王镇北塬村村民袁小平看着建好的蔬菜大棚,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近年来,淳化县铁王镇北塬村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大棚蔬菜,筑牢了脱贫致富的基础。

走出小山村与市场接轨

北塬村的126户村民曾世代居住在塬下的窑洞里,随着2009年淳化启动“三告别”工程以来,村民们分三批搬迁到新村。可搬进新村,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为摆在北塬村党支部面前的难题。

刚开始,因为常年种植苹果,许多村民生产经验丰富,想继续走苹果种植的老路,而有些村民则想依靠生猪养殖增收致富……大家七嘴八舌,意见难以统一。

“发展产业,眼光不能只局限在北塬村这个小山村,要走出去与市场接轨。”北塬村党支部书记袁述平说。他将村里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并且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组织起来,先后多次前往杨凌、泾阳等地参观取经,开阔眼界,变“指挥农民干”为“做给农民看”。

经过北塬村党支部认真讨论,决定发展与咸阳、西安蔬菜有季节差、更适合本村种植的西红柿大棚产业。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村党支部书记袁述平和其他几名党员干部开始在自家地里搞起了“试验田”。最终,当每个大棚年均产值达到5000元时,整个村子轰动了。北塬村党支部用产业发展的实际效果赢得了村民的接受和认可。

攥紧拳头力量大

说干就干。北塬村的部分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开始尝试种植大棚西红柿。大伙一边学,一边干,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等到蔬菜上市的季节,可迎来的却是当头一棒。

原来,疑虑虽然打消,可是面对蔬菜种植这个以前不曾干过的行当,村里选择种植的人仍是少数。许多人依然处于观望状态或因缺少建造大棚的资金而无力种植,全村大棚蔬菜种植整体面积小、总量低。大的客商不愿来,散客又无法全部收购,西红柿销售面临困局。

刘定量是当初没有参与大棚菜种植的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那时候我选择继续栽果树。可由于土壤常年使用化肥,肥力跟不上,加之果树老化,辛苦了一年,苹果基本上都当落果卖了。当时村里蔬菜销售也出现了问题,全村人都提不起劲头来。”

旧产业无法带动群众增收,新产业又无法形成规模,该何去何从?“只有形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才能实现抱团取暖。”袁述平说。为此,村上积极动员群众,大力宣传大棚蔬菜种植效益,对于无力发展大棚蔬菜的村民,村党支部承诺解决资金问题。村上还对全村的蔬菜种植进行了统一规划,形成了集中连片种植,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就这样,村子里的西红柿大棚接二连三建了起来,形成了户均至少一个大棚的种植规模。每到蔬菜成熟的季节,收购车辆就挤满了村道,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蔬菜卖不出去了。

技术成熟基础牢

***、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让全村百姓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北塬村党支部最大的奋斗目标。北塬村结合村上产业发展布局现状,提出了由本村21名党员、致富能手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种植大棚西红柿,采取结对帮扶方式,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的办法。

“在蔬菜种植方面,我们村拥有了一批自己的‘土专家\’,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规律,使蔬菜上市的时间与其他咸阳南部地区打了个时间差,从而保证了丰产又丰收。可以说,我们已经筑牢了脱贫致富的基础。”北塬村蔬菜种植大户刘武汉说。

目前,全村共发展蔬菜大棚120多座,每座大棚年均产值达到1.5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5000余元,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闻推荐

省红十字会“博爱送万家”活动启帷 下拨441万多元慰问物资

本报讯(记者拓玲)18日,为加强脱贫攻坚工作,陕西省红十字会在咸阳市淳化县正式启动了2018年“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即日起至春节前,将下拨价值441.33万元的棉衣棉被等慰问物资。“红十字博...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