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淳风化雨”育桃李花开遍地香满园 省二级示范高中烈面中学在文化浸润中成长

广安日报 2017-11-16 04:06 大字

□尹继强

在川东北的武胜县烈面镇,坐落着一所农村省二级示范高中——烈面中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35亩,在校生3300余人,教职工247人,在76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淳和教育”的办学特色。近年来,该校坚持“淳化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烈中,打造农村名校”的办学目标,按照学校“立足质量,改善条件,争创特色,建好队伍”的工作思路,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以饱满的激情、高昂的斗志,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拼搏中求发展,驾驭时代的航船,劈风斩浪,实现烈中新跨越。

“淳风”百年孕文明

据《武胜县志》记载:“明代兴市,名烈面溪”,其命名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经百年历史的孕育,“淳风”已然成为烈面镇、烈面中学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

“淳风”教化百姓和睦的历史见证。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清廷发动了湖广填川移民。为促进移民与当地原住民——賨人的大融合,清政府在300多年前支持烈面民众建立了淳风寺(位于现烈面初中内),希望民风淳朴,教化百姓和谐共处。沿淳风寺江边往上直线距离500米处,有一座由湖南移民建立的同乡会馆(湖南会馆现在烈面中学内),它是广安市境内现存的唯一保存完好的会馆建筑,极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2年8月,“烈面湖南会馆”被省政府核定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淳风”彰显兴教育民的家国情怀。1941年,由留学德国的造纸科学家陈晓岚等爱国人士,创办包含“湖南移民会馆”的“武胜县私立醇化初级中学”,其中的“醇”通“淳”,是质朴、朴素、诚实、敦厚的意思,“醇化”则理解为“以淳朴之风教化后人”,与淳风寺教化百姓的理念一脉相承。1950年,人民政府将私立醇中改为公立中学,更名为“四川省武胜烈面初级中学校”;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升级为高完中;2001年升级为市首批示范高中,2005年以优异成绩创建为“四川省示范高中”,2013年通过省二级示范学校复查验收;原“湖南会馆”修旧如旧,建为烈面中学“淳化书院”。

“淳风”蕴藏先进理念的校本文化。建校76年以来,“淳化育人”思想已深深植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彰显于校园的各个角落。该校校长孙爱明说,“淳化育人、和谐发展”,这是学校1941年创办以来一直努力实践提出的办学宗旨,是烈中传承76年的精神文化,其意在通过教师纯正、真诚、质朴、平和、宽容的教育感化,使学生心灵纯洁、自然,为人诚实、正直,生活朴素、大方。同时,学校的几幢教学大楼也分别以“淳”字命名,分别是淳风楼、淳笃楼、淳德楼;学校成立的文学社名为“淳风文学社”,创办的校园刊物名为《淳风报》。

“淳和”文化润师生

淳和教育,是学校的底蕴文化,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是追求一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以淳致和”,意在通过强化师生淳朴、真诚、宽容、平和等品德修养,形成一股“和合之力”,上下和睦同心,实现学校整体的和谐健康发展。

擦亮“淳和文化”之魂。近年来,该校积极探索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编写出德育校本教材《淳化育人·合力坚韧》。教材分淳真仁爱篇、淳笃尚义篇、淳德明礼篇、淳风启智篇、淳正雅信篇五部分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初步弘扬儒家思想精华,知晓“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含义及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淳和”行为习惯。副校长杜均说,农村学生淳朴,这种质朴、真诚已经浸入学生血液,这是对传统的继承,是对老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外化结果,是学生感恩学校、感恩老师的结果。

造就“淳和文化”之师。上百年的“淳和”文化浸润着每一位烈中教师,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品德高尚的教师团队。视学生如兄弟姊妹的教师张燕斌,坚持用周末和寒暑假骑摩托车对学生逐个家访;市教书育人楷模唐文龙,不仅认真教书,更注重爱心育人,让学生感到春风般的温暖;县级优秀班主任滕德琼,将浓浓的母爱献给了每一位学生。唐文龙、李应万、杨军等为代表的众多烈中老师顾全大局,勇挑重担,超工作量、跨年级上课,每天奔波在新老两个校区……他们成为烈中师德的缩影、现代教育的楷模。

培养“淳和文化”之生。该校开办了文学社、舞蹈队、合唱团等10多种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荡涤心灵,陶冶情操。受“淳和”文化的熏陶、晕染,烈中学生以农村孩子天然、淳朴、自然的方式积极践行:为嗓子不好的黄小花老师送去润喉片、金嗓子;为患白血病的教师子女捐款9万多元;教师节时,为老师们送上自制的贺卡、手工作品……“绿叶不忘根的情”,88级校友踊跃捐献电子显示屏、汉白玉雕塑、小轿车,89级校友李百川设立20万元的百川高考奖励基金,95级校友设立每年5万元的优秀师生奖励金。

“淳和”教育谋发展

强合作,拓展教育宽度。为推动学校的“淳和”教育特色发展,落实《部省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烈面中学与成都二十中联姻,结成对口帮扶学校。2013年11月至今,两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构建校际交流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先进教育理念,体验特色学校创建。按照协议约定,该校已经分6次派出干部、教师赴成都二十中挂职锻炼或短期跟班学习。成都二十中也3次派出行政干部、骨干教师定期到烈面中学开展专题讲座、送课下乡、科研指导等教育教学帮扶活动。多年来,该校依托学校工会、民盟,通过送课到班、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体育比赛等形式与周边的烈面初中、赛马初中、八一初中、西关初中、礼安初中、金牛初中、兴隆初中等学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2015年至今,学校每年拿出9万元,帮扶八一、西关、金牛三所初中,并让本校优秀的年轻教师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学方法、初高中衔接内容与各初中教师进行切磋交流,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提功能,夯实教育强度。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烈面中学按照县教科体局统一部署,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烈面镇化解大班额工作。2016年10月至今,学校与当地党委政府、烈面初中、烈面小学沟通协调,加快新区投资700余万元的二期教学楼工作进度,完善相关设施,确保为烈面初中初三年级8个班同学准备的周转教室能投入使用,为初中教师办公室及初三教室安装空调,新建教学楼,工程已于2017年秋季开学前竣工并投入使用。新老校区投资1500余万元的3栋146套周转房即将竣工,新区投资80万元的校门正在装修中,在建工程有投资600余万元的新校区食堂,还有待建的投资600万元的足球场,已进入财评阶段。

重交流,拉伸教育厚度。2017年7月,西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的30位领导、师生首次到四川偏远的农村中学,与烈面中学60多名师生一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孔子行脚”夏令营。志愿者们在烈面中学开设了台湾美食文化、美学欣赏与创作、绘画家乡、人际心理学、趣味体育课、舞动四肢、台湾特有植物、色彩学、认识与赞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寻访宝箴塞等团体活动课,丰富多彩的课程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为该校“淳和”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几年,该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校风示范学校”、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市“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市“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县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一等奖、县年度综合评估高中组一等奖等荣誉100多项。该校教师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及学术交流会上发表教研论文500多篇,在省市县级竞教中获奖130多人次,出版著作6部,完成省市及校本科研课题28个。杨潇伦、尹鹏等1326名同学获得国、省、市级学科竞赛奖、艺术人才大赛、优秀学生、优秀运动员等奖项。

“上善若水,大象无形”,优秀的校园文化就像水一样,润物无声。奔流不息的嘉陵江,宁静祥和的太极湖,风度翩然的白鹤山,见证了烈面中学76年的蓬勃发展历程,从“私立淳化初级中学”到“四川省示范高中”,从留德博士陈晓岚到现任校长孙爱明,3万多名烈中师生,用他们的智慧和责任擎起了烈面中学的这面大旗。

新闻推荐

咸阳通报7企业及店面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 海鋈皇嘉公司被罚款6万

华商报讯(记者刘军伟)近日,咸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一批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咸阳7企业及店面因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被罚。苏打水加甜蜜素陕西海鋈(wù)皇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