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悄悄变化着的枣林村

陕西日报 2017-10-09 07:24 大字

村民们正在给水果玉米装箱。本报记者张丹摄

本报记者张丹

地点:咸阳市淳化县官庄镇枣林村

丁酉中秋,秋雨霏霏。

在咸阳市淳化县官庄镇枣林村,张有民一大早就拾掇利落,赶去参加村里有史以来第一次中秋茶话会。大家跟他的心思一样,这个中秋节要热热闹闹地过一回。因为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村民们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腰杆子也直了许多。

上午10时,中秋茶话会准时开始。县果业中心主任也是驻村工作队队长郭闽南开门见山:“今天咱们一起过中秋节,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身边的变化。”

“我先来说说,”枣林村党支部书记张初县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全村有312户1216人,其中,贫困户54户177人,41户加入了产业扶贫。在驻村干部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村里人均增收1494元……”

“我家种了四亩多水果玉米,赚了4700元。”

“我家的老果树今年结的果子比往年都好,客商上门来收购哩!”

……

在刚刚登上产业扶贫光荣榜的张有民眼中,金灿灿的水果玉米就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老张的儿子有病不能打工,孙子还要上学,全家就靠他经营6亩果园和3亩小麦艰难生活。

“这水果玉米能种活么?就算种出来能卖上好价钱么?”张有民向郭闽南道出了自己的疑虑,也说出了大伙的困惑。

面对大家的问询,郭闽南解释:“咱们村有御泉水,加上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昼夜温差16摄氏度以上的气候条件,还有海拔1200米的优势,是发展水果玉米再好不过的地方了。销路上更可以放心,种植的风险由政府承担,保证每亩地收入在1000元以上。”

郭闽南的一番话让张有民心里有了底。老张带头在枣林村试种了3亩水果玉米。“光这茬麦收之后的抢墒播种我就挣了4400元,看来这水果玉米还真是个稀罕货。”老张高兴得合不拢嘴。

茶话会期间,记者看到几辆货车停在了村委会门口,一箱箱水果玉米被搬上车。“咱这玉米销路可好了,能卖到北京去。”村民们兴奋地说。

“王军利腿勤快、手麻利,就数他干得最快最好。”郭闽南悄悄告诉记者,“军利过去不是闲逛就是打牌,家里的11亩地也被他撂荒了,老婆和娃也跟着活受罪。”

说起当初种玉米,王军利这个七尺男儿红了眼眶。4亩水果玉米下种后要马上覆土,3个孩子在外上学还没回来,就他跟妻子两个人四只手,要和时间赛跑谈何容易。他正发愁时,帮扶干部们天还没亮就到了他家地里,帮着他一起覆土。几天下来,干部们的脸被晒黑了,胳膊晒脱了皮,手掌起满了水泡。看到这,王军利暗下决心,一定要活出个样儿来。

3个月后,4000元的收入落进了王军利的口袋。

“我准备再种7亩水果玉米,帮扶干部关键时候扶一把,咱自己也得努力摘穷帽。”王军利摸着脑袋憨憨地笑着。

其实,不只是王军利,整个枣林村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国内外的种植专家、技术能手成了村里的常客;果园割草机、矮化苹果苗木免费送上门;230亩标准化矮密苹果园常常迎来观摩、学习的外地果农;曾经渭北高原上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为水果玉米吸引了众多客商的到来;村里开始修建与水果玉米种植相配套的冷库、加工厂……

如今,枣林村由电商企业牵头,以“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淳化正达苹果及养殖扶贫专业合作社和淳化枣林农业扶贫专业合作社,把贫困户纳入合作组织中,享受入股分红和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双重利润。

新闻推荐

60岁大爷网络直播陕西美食火了 “再来一瓣蒜”帮他收获200万粉丝

据《西安晚报》报道:60岁的老乔火了,因为一瓣蒜。2016年9月,老乔作为儿子的搭档,在直播平台上教网友做陕西美食,儿子录制教程或者全程直播,因为30秒言简意赅的做饭过程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喜爱,同时与教程...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