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萍:阳光洒满春芽子
本报记者 赵常丽
初春三月,咸阳的渭北高原乍暖还寒。走进长武县丁家镇中心小学,一群顽童如燕子在校园里叽叽喳喳乐翻天。年近不惑的焦萍,依然还是一位大顽童正与学生们在互动做游戏。
童心常在的焦萍,从事教育工作20年了。每逢佳节,她都会收到许多学生与家长的问候短信。这些真诚的感谢祝福,来自她从不歧视的贫寒孩子,从不放弃的成绩不好的孩子,从不否定的调皮捣蛋的孩子。
在从教生涯中,她是老师更是慈母,用暖暖的阳光照耀每一处花圃,用丝丝的甘露滋润每一棵幼苗,让无数春芽子茁壮成长。焦萍也从普通的乡村小学语文老师,一步步走上陕西省教学能手讲坛,还多次荣获长武县委、县政府、镇政府“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梦想践行在寻宝乐园
1982年焦萍出生在长武县地掌乡朱家沟村,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儿时,她就是一名学霸,最喜欢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1998年,在各种去向的诱惑下,面对家庭生活困境,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彬县师范学校,时刻准备着回乡延续父亲没有完成的育人梦想。
青春与梦想齐飞。2001年9月,她如愿回到家乡彭公镇中心小学任教。她坚持引进最先进的教育方法,试图从自己的课堂入手创新教学模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焦萍的课堂总是惊喜不断。她组织学生进行《将相和》的情景剧表演、《梅花魂》里的咏梅赛诗会、《摔跤》里的简笔画像、《祖父的院子》里的童年故事会……让孩子在不同的愉悦体验中学习,她被孩子们称为“神奇的魔法师”,她的课堂也被誉为“寻宝乐园”。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保持名列前茅。
学而不止,三人行必有吾师。
2006起,她先后完成专科、本科的学历提升,她坚持参加各种研修活动,让新的教学思想指导实践课堂。她不但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向思想活跃的年轻教师学习,也向全国名师名家学习,还争取外出观摩取经,多渠道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018年12月10日,焦萍加入了咸阳市范凡名师工作室。通过这个平台,她认真探索思想育人、道德育人、知识育人的有效途径,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她坚持对后进生、特殊生进行一对一耐心细致地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力棒关爱每个孩子
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第一。引导学生既学做人,又学知识,焦萍积极参加赛教活动,层层解读新课标,反复观看名师课堂实录,一次次请工作室的老师帮她磨课……就这样,焦萍把那熟悉的课本不知翻烂过多少页,把那备过的教案不知修改过多少次。2020年至今,她先后取得了长武县、咸阳市、陕西省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转帮带,当好接力棒。焦萍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近年来,她一直担任学校教研组长,坚持带领本组教师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开展反思,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她还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教学与兄弟学校互动。在亭口镇中心小学交流期间,两次赴偏远的新华小学送教,执教中的《掌声》一课,至今回荡大山里孩子的心中。
焦萍是大山的儿女,她深爱着每一个贫困孩子。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她和同组的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课堂实践和问卷调查,逐步形成亲情化教育、问题化疏导、家庭化对症教育的理念。对于特殊的学生,她经常上门深入家访,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对于单亲家庭性格孤僻的孩子,焦萍一方面不刻意去留意她,一方面为她创造集体活动机会;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焦萍不急不躁,不怒不责,因材施教,鼓励为主。她的换位教育法、优点放大法,总能让家长与孩子感受到欣慰,并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变。
如今,有多少孩子已经像焦萍喜爱的歌一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年一度,每当教师节与母亲节来临,她都会收到不署名的鲜花,还有办公桌上、作业本中偷偷诉说心事的秘密小纸条……这一刻,焦萍是幸福的,她也是校园最美的女人花。(E)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计划实习生康依沫)2月9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民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长武县,检查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
长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