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燕:新闻背后的新闻
本报记者 张蓉
丁海燕,中共党员,回族乡村女教师。她生在红色马栏,长在革命老区,35年如一日,扎根三尺讲台,痴心教书育人。2020年教师节前夕,作为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的普通一线教师,她和钟南山、张伯礼院士等12名优秀教师一起,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一教师职业的最高荣誉。
一时间,丁老师的美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12月15日到29日,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丁海燕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市各县市区作巡回报告。有幸作为事迹报告团成员,与这位新闻人物十多天的朝夕相处,使记者有机会更近距离地走进丁老师的日常,看到了新闻背后的新闻。
年过半百的丁海燕,微胖的中等身材,略显粗糙的皮肤,过肩的长发简单地扎个马尾,缕缕白发夹杂其中,和善的面孔上,浮着两坨特有的“高原红”,一个典型的高原女教师形象。就像一株生长在渭北高原上的庄稼。比如一株玉米,或者一株高粱。
这是过去采访丁老师时,她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这次再见面,她还是这样。
说到学生就掉泪的“丁妈妈”
12月16日上午,报告团一行首站来到长武县。柔声细语中,丁海燕将她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
2012年,班里转来一名先天智力不全的儿童,经常在班里淘气,为了让他尽快融入,丁海燕常与他交流,关心他的衣食住行,鼓励他认真学习,教他做人和与人相处。慢慢的,他不但改掉自身很多问题,还经常主动帮老师倒垃圾,帮小同学端水、洒地。
“有一天,我从铜川买药回来时,看见他拉着架子车,上面装着玉米,车上坐着父亲,从地里收秋回来,生活简单却很幸福。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讲到这儿,她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想起2001年我从金盆小学调入马栏中心校那天,坐在一位送我的学生家长开的手扶拖拉机上,看着沿路招手流泪的学生,我很激动,很难忘……”回忆起第一次调动,丁海燕在台上流着泪说:“从此,我就铁下了扎根马栏的心。”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可爱的孩子们。组织曾两次要调我到县城环境好一点的学校工作,我都谢绝了。我觉得自己的起点在大山,我的理想在马栏,我的记忆在这些偏远山沟孩子们的身上,我舍不得离开他们,我永远也不愿意离开他们!”
……
台上的丁海燕泣不成声,台下的听众热泪长流。
场场讲到孩子们对她的好,她对孩子们那份不舍的爱,丁海燕都是边哭边讲,在长武是这样,在泾阳是这样,在武功还是这样。
看着每场报告结束后,她红肿的眼睛,记者心疼地总想安慰她几句,却什么话都说不出口。10场报告,也就陪她流了10场眼泪。
总怕麻烦人的丁老师
巡回报告中,在丁老师身上,看不到一丝她获奖后的自得和傲慢。相反,她的谦虚和朴实却让人印象深刻。
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处处都显露出这位山村女教师的动人之处。进门、入电梯时,她总要礼貌谦让;走到哪个有门帘的房间门口,她都主动地掀起门帘,方便后面的人;她右手因病发抖,还总要帮人添茶倒水、添饭夹菜。
丁老师只吃清真餐,可由于条件有限,有些县区没有清真餐厅,为了不给地方添麻烦,丁老师都是提前买好方便面,一个人一包泡面,就解决了吃饭问题。就连每晚住宿,她都要求和宣讲团的其他女同志合住一间,尽量节省费用。
看着忙前忙后的工作人员,丁海燕一连串地道谢、致歉。“给您添麻烦了”“实在不好意思”,十多天中,这样的话她说得最多。
会后,她总会不好意思地对宣讲团成员说:“我做得还很不够,也都是一个教师该做的事儿,这个荣誉让我很有压力。而且,为这个报告会真是让大家辛苦了。”
不怕“添麻烦”的丁代表
谦逊低调的丁海燕,不但是一名教师,也是本届省人大代表。
每到一处,趁着报告间歇,丁代表就不断地问这问那,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教育现状。她不是向当地教育局领导请教教育理念,就是和教学专家探讨教学方法,学习当地好的经验做法。有时误了饭点,有时耽搁了行程,也要问个清楚,看个明白。事后回过神儿来,她都会不好意思地憨憨一笑:“唉,我怎么又给大家添麻烦了。”
在泾阳崇实中学,丁代表参观生态标本馆、历史馆和地理馆时,一个劲儿夸赞学校新颖的办学思想。她不断感慨着应该让各地教育官员都来参观学习一下。
“我们学校地处偏远,教育软实力需要不断提升,可是培训机会较少,很多老师都觉得自己在原地踏步,专业上没有更多提高。我希望领导能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年轻教师得到成长锻炼。”行走一路,丁海燕只要抓住机会,就向市局带队领导唠唠叨叨提建议。
有时,她可能都没想过她的话会不会让别人尴尬,一说起工作,丁海燕常常就显得有些“不懂世故”。在旁人看来,她的话语和神情,执着而纯粹。
三尺讲台上,她是什么样子,颁奖台、报告台上,她还是什么样子;作为楷模,她是什么样子,作为常人,她还是什么样子;过去采访时,她是什么样子,这十多天的相处中,她还是什么样子。朴素平常,表里如一。
不娇柔,不做作,一个“真”,一个“诚”,一个“爱”,柔柔的、怯怯的、刚刚的、正正的。
一身病痛,一腔痴情,守在马栏,守着学生。丁海燕,“好一个人间值得!”(B)(11)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赵小康)近年来,长武县把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生产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来抓,突出宣传推介...
长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