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录信:搬出幸福好生活

咸阳日报 2020-12-06 08:02 大字

尚建华 白曙红

初冬时节乍暖还寒,早上七点,长武县巨家镇移民安置点的移民搬迁户王录信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今年46岁的王录信是长武县深度贫困村马成寺村的贫困户。2018年,王录信一家通过易地移民搬迁,告别了穷山沟里的土木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楼。迁入新居后,王录信的妻子通过公益岗位安排在镇上学校工作,一有时间,妻子就去安置点附近的社区工厂做服装计件活,王录信则在镇区周边建筑工地及安置点产业园区务工,两个孩子在距安置点不足500米的镇中心校上学,再也不用跑十几里山路奔波接送了。

王录信算了一笔账:自己在园区工厂务工一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妻子公益岗位工资5千多元,社区工厂灵活就业也能收入5千多元。加上龙头企业分红、低保政策兜底、土地流转、教育扶贫减免学杂费和健康扶贫政策,王录信一家彻底摆脱了贫困,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近年来,长武县坚持“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的易地移民搬迁政策,通过易地移民搬迁,全县764户2796名贫困群众入住新居。

为进一步做好搬迁贫困群众的后续帮扶工作,长武县整合资源,科学施策,对就业困难的搬迁群众,通过开发公益专岗,帮助就地就近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同时,在移民搬迁安置点周边建设就业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就近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让搬迁群众在楼上生活,楼下就业。

巨家镇移民安置点西侧的太秋甜柿产业园区,用工优先从镇区搬迁户中聘用,每年至少可提供500人次的用工岗位,务工的搬迁群众每人每年可收益4万余元。在亭口镇山庄村新秦农百万蛋鸡养殖有限公司务工的搬迁群众,月稳定收入3千余元。通过开发公益岗位、扩大后续帮扶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让贫困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王录信说:“咱一个山旮旯里的农民,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住楼房有水有电,一出门就有活干,这日子有奔头了!”(B)(11)

新闻推荐

长武县委党校落实“三项机制”助推追赶超越

本报讯(武小军赵婷)今年以来,长武县委党校把实施“三项机制”作为推动各项任务落实的制度保障,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充分发挥“三...

长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武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