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全力助推就业扶贫提质增效

咸阳日报 2020-11-09 08:36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崔亦馨)今年以来,长武县始终将就业扶贫工作摆在重点突出位置,不断强化举措,全面发力,狠抓落实,千方百计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城乡劳动力就业50207人,通过就业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16779人。

多措并举,帮助贫困群众外出务工。今年以来,共组织5批“点对点”接送152人复产复工,其中贫困劳动力26人。积极宣传兑付一次性求职补贴及转移就业交通费补贴政策,帮助群众减轻求职成本。截至目前,共为571名贫困劳动力兑付一次性求职补贴28.55万元,为43名贫困劳动力兑付转移就业交通费补贴1.552万元。

优化服务,全力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积极对接县域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状况,建立用工需求台账,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相关补贴兑付力度,为新虹孚服饰有限公司拨付员工培训补贴18万元,为社区工厂畅音电子厂拨付一次性岗位补贴6000元。今年以来,通过社区工厂或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劳动力就业12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6人。

公岗兜底,保障贫困群众充分就业。发挥扶贫公益岗位对“三无”户(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移民搬迁户、返贫风险户和因疫情影响收入骤减户的兜底保障作用,最大限度地帮助贫困户就业;严格执行扶贫公益岗位管理考核制度,清理超龄人员,加强履职检查,坚决杜绝扶贫公益岗位顶岗、替岗、福利化等现象。目前,通过扶贫公益岗位安置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1716人。

积极扶持,引导城乡群众自主创业。充分发挥“一网通办”作用,开展创业担保贷款线上服务,全面宣传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贫困户创业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共向创业个人和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2笔2468万元,带动就业540余人,为9户贫困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万元。

突出重点,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帮扶。通过组织招聘会、宣传招聘信息、有组织输出等形式,积极引导移民搬迁户外出务工,对因家庭及个人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移民搬迁贫困劳动力,及时通过公益岗位进行兜底安置,确保户户有就业。目前,共有移民搬迁户752户2705人,有劳动力的656户,1370人,向外转移就业782人,公益岗位安置271人,灵活就业52人,自主创业11人,农业就业235人,因家庭或个人原因未就业19人。

加强协调,共同做好苏陕扶贫协作。今年以来,该县与泰州市海陵区扶贫劳务协作进一步深化,招聘常态机制进一步完善。双方联合举办苏陕协作现场招聘会3场,线上网络招聘4期,海陵区向该县贫困群众提供优质岗位800多个,达成招聘意向44人,实现就业32人,有组织输出贫困群众到江苏企业就业28人,通过苏陕援建项目吸纳贫困劳动力在该县就近就地就业35人。

政策支持、助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共为陕西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户企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88.14万元,已发放98.5万元,其余资金正在陆续兑付;为陕西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1户大中小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49.31万元;为陕西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5户大中小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工伤保险费91.46万元;为参加失业保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194人,通过失业保险基金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20.9万元。

严格检查,持续提升就业扶贫质量。由该县委、县政府成立的就业扶贫工作专班多次深入镇村,对就业扶贫工作进行现场督导。通过查阅资料、入户核实,电话抽查的方式,对8个镇(街道)40个村的就业扶贫和稳就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当场反馈问题清单,督促整改提高;逐镇逐村按照劳动力总数10%的比例对全县133个村的就业扶贫数据进行电话交叉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及时反馈镇村,督促镇村整改完善。同时,建立就业扶贫周通报制度,着力提升就业扶贫质量。(B)⑧

新闻推荐

咸阳市农机深松整地超额完成省考任务

本报讯(记者刘计划实习记者郜雅昱)今年,咸阳市共投入农业机具2337台套,实施农机深松整地工作,截至10月10日,共完成农机深松整地...

长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