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长武县昭仁街道地掌完全小学 邢拴锁
目前学校都已经普及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各种新型的教育媒体技术也开始被运用于小学教学活动之中。信息化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够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一些图形信息,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比如在认识“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到寓言故事龟兔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龟兔伴随着音乐赛跑的情景,积极动脑筋思考,到底是乌龟跑得快还是兔子跑得快呢?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已学过的知识很快就知道到底谁跑得快了,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化静态为动态,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运用幻灯片等电教手段辅助为小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剌激,也能够化繁为简,使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降低了小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观察物体的三视图时。学生们在理解了三视图以后,误认为从左面和从右面观察到的图一样,这个时候就可以在幻灯片中加入物体的旋转图,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想象到所求解的问题。这样就比用简单的文字表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慢慢喜欢上数学。
三、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数学信息化可以把学生生活中的原生态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数学课堂,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感,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中在“小明的一天”也就是学习24时计时法,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把小明一天的起居作息情况制作成八组镜头,每组镜头都配有时间钟面,可以看到时针、分针如何不停地转动,同学们边看边讨论,熟悉的场景,让学生意识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就在我们自己身边,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及发散思维,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洪强记者沈广睿)为全力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近日,长武县交警大队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强化...
长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