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给恩师的心里话

咸阳日报 2019-05-16 08:12 大字

赵小鹏

2017年4月5日,我们相公中学高七一级、七二级、七三级同学200多人,齐聚长武县城,翘首以待刘兴顺先生。

先生是我们的良师。1968年,品学兼优,身材魁梧的延安大学数学系高材生分配到了地处渭北高原沟壑区的长武县相公中学,在穷乡僻壤任教,讲授高中数学并担任班主任。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先生对数学知识的精选和授课艺术,将我们引入那特定而诱人的知识王国中,一步步带领同学们在幽深美丽的科学幻境中探宝揽胜。三尺讲台,是先生广阔的舞台;黑板板书,如先生曼妙的舞姿。那些奇妙的数字和图形符号,被他赋予灵性。先生特别刻意让学生转换学习方法,教我们学会归纳、思考与分析,鼓励我们大胆质疑,奇思妙想。他还不动声色地示范我们说“数学语言”,我们模仿先生的表达,说话也变得规范简洁了,这使我们受用终身。他还利用课外或晚自习,为我们开小灶,帮助学有余力和学习困难的同学释疑解惑。先生始终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信念,把课堂变成一个严而有度、学而有思、严肃又活泼的“教育场”,使我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先生最大的心愿是教好孩子,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山村,去外面闯世界。

先生是我们的益友。文革期间“读书无用论”盛行,不少乡村孩子辍学。先生呕心沥血地教导我们学知识、学文化、学科学,使我们懂得了时间的价值,学问的宝贵,青春的美妙,理想的光辉。当年幼懵懂的我们贪玩或懒惰时,先生“没有刹车无所谓机器,没有抑制无所谓意志”的话语让我们警醒。先生心细如发,农村的孩子自卑感强,拙于表达,每当同学们遇到困惑,他都随时指点迷津,每谈一次心,讲一次话,或者一行批语,一番点拨,都使我们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使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心灵受到震撼。先生是我们人生漫漫长途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刻骨铭心,永世不忘的益友。

先生是我们做人的榜样。上世纪七十年代,群众生活困难,学校的条件很差。先生却安于清贫,关爱学生,倾注心血。我们怎能忘记,先生以校为家,工作繁忙、紧张,但从没请过假,更不会迟到早退,学生耳濡目染,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在那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日子里,有古老的贺峪山作证,留下了先生带领我们打窑洞、建农场的勃勃英姿;有沧桑的千沟作证,留下先生带领我们植树造林的壮观场面;有古朴的牛弘故里作证,我们尊敬爱戴的先生,以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相公这片沃土,给先生留下了历史的记忆,青春的思念,也体现了先生对事业的热爱。在相公中学的19个年头,先生以淡泊的心态、不悔的追求和永恒的挚爱教书育人,在长武父老乡亲和众多学子心中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长武也成了先生的第二故乡。

1986年因家庭困难,先生调回原籍长安,在多所中学任教,2003年退休后返聘,继续在教学一线勤奋工作。先生虽然离开了长武,仍然心系长武,通过多种途径格外关注长武教育和各项事业发展。从教50多年,先生把崇高的师德化作对学生的热爱,将热忱的理想化作对教育事业的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神圣和伟大。先生如今已过古稀之年,依旧思路清晰、反应敏捷、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独具风骨,更显优雅,平时与书为伴,手不释卷,还经常去省博物馆听文史哲方面的讲座,走起路来腰板直挺,轻盈飘逸。

我们为有这样的好老师而庆幸,又为先生的身体健康而高兴。我们心存感激,满怀敬意,向先生致以学子最虔诚的祝福:学高为师,培桃育李百年寿;身正乃范,播德种慧万代福。

(B)(10)

新闻推荐

长武聚焦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赵俊峰贾宏宝梁吉娜)近年来,长武县坚持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清理村庄生活垃...

长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