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厚:面对挫折不言败 自立自强走上脱贫路
本报记者 马沅聪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母亲去世,父亲是家中的大山,一个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养育着家中的6个子女。
家中最小的他,实在看不下去父亲辛劳的背影,13岁那年放弃求学,帮着父亲一门心思干农活,卖农产品改善家里的生活。
然而,生活的磨难没有停止,25岁时的一次意外,让他丧失劳动能力,妻儿也离他而去。经过长达10年的消沉,在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还是勇敢地站了起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说,“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一定要努力生活,摆脱贫困,让家人放心。”他就是长武县亭口镇亭南村李永厚。
小小年纪帮父亲扛起生活重担
“家中兄弟姐妹6个人,负担很重,而且母亲早早就过世了,养育我们的重担全落在父亲一个人肩头。”李永厚说,家里穷,日子过得特别紧张。13岁那年,李永厚从小学毕业,作为家里的老小,本是有机会上学的,但懂事的他不忍心看到父亲日渐蜷曲的身影。他对父亲说:“咱家里穷,我不上学了,帮你挣钱养家!”
就这样,李永厚开始做起小生意,第一份生意是跟姐姐收鸡蛋、收粮。虽然年纪小,但他脚勤、嘴甜,每次出去都会有收获,再加上诚信、厚道,他深得大家喜爱。靠自己的双手,他帮助父亲减轻了不少负担。
一场意外让家破碎
24岁时,李永厚经人介绍与邻村一女子相识相恋,组成了幸福的小家。一年后,女儿的出生,更是让小家充满了活力。“那时候一看着娃,全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就开始放开手脚挣钱,决心要把日子过到前头去。”
然而,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1993年5月,李永厚不幸从枣树上掉下来,引起腰椎损伤。醒来时,他已躺在医院,腰椎神经被破坏,腿使不上一点儿劲,再也站不起来了。他说,在那段日子,他的大脑与医院的天花板一样,一片空白。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以后怎么挣钱?怎么养活妻子、嗷嗷待哺的女儿和年迈的老父亲,完了,全完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李永厚的眼泪还是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最让李永厚万念俱灰的事还是发生了。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整天卧病在床、没有劳动能力的他。“那时候,我真是一蹶不振,放弃了自己!”
看到年迈的父亲他选择坚强
“每天看着父亲颤颤巍巍地照顾着我的起居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卧床十载的李永厚说,自己心里真觉得是遭罪哩!不能再像这样坐吃等死了,谁都不为,就为自己老父亲和自己也要动弹起来。
说干就干,身体稍好一点儿后,借助临近312国道及路过拉煤车的优势,李永厚找人打井干起了给大车加水的生意,减去成本一天能有近三十元的收入。随着大车逐渐增多,司机下车借打火机,倒一杯水……李永厚又发现了商机,他的加水点带上了小卖部,越来越多的司机为图方便,都愿意来他这里加水。生意走上了正轨,父子俩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党的好政策继续拉了他一把
2012年,老父亲去世了。
“我这情况,老人放心不下,要让老人走得安心,我答应老人家好好生活。”李永厚说。
了解到李永厚的事情后,帮扶干部得知村上已经将李永厚纳入五保户,帮扶干部又将李永厚的小商店纳入“扶贫爱心超市”,促进增收。2017年,李永厚被纳入危房改造户,并且享受残疾人补助、就业创业补助、光伏产业分红、残疾人入股乞丐酱驴产业分红、公益中行项目分红等。党的政策让李永厚有了做生意的周转资金,超市逐步扩大规模,生活也越来越好。
“党的政策好,但咱不能光依靠政策,咱要努力自己脱贫!”走出阴霾,依靠党的好政策和自强自立的精神,李永厚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李永厚自强励志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在当地一时间传为佳话,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重拾信心,走上了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道路。(B)⑦
新闻推荐
2002年10月11日,第一批和第二批亭南矿井建设者合影。阳光静静地洒在三秦彬长矿区。地处陕西长武与彬县交界的亭南煤...
长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