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长武县灵凤小学 尚美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
一、在问题创设中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爱发问”的好奇阶段,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在教授文言文《学弈》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学习时两人的老师一样吗?老师教授的内容一样吗?(2)相同条件下,学习效果为什么不一样呢?(3)态度不同,会产生什么结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在朗读指导中渗透德育
朗诵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才能“悟”出“道”来。如讲授《有的人》,作者以他饱含感情的文笔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无限的怀念之情。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等句子时,我要求学生充分体现对鲁迅无比的怀念之情,语调应低沉、缓慢,要充满痛惜之情;而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等句子时,我又强调学生要语调高亢而坚定,体现出人们对反动派的憎恨。通过这样的对比,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使他们很好地受到高尚灵魂的感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在主题深化中渗透德育
主题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而且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等。当我们教完一篇课文时,完全可以把课文中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让学生们进行热烈的讨论,让他们得出结论,最终达到作品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如讲授《手指》一课,我在分析课文后,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课文写了五根手指姿态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后分别介绍了五根手指的姿态与性格,说明了五根手指只有团结一致,才会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集体观。
总之,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科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积极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逐步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齐卉通讯员王杰利)“今年苹果生产可谓一波三折,多亏了气象局对我们进行点对点的气象服务,使天气对苹果影响不大,苹...
长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