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发展阳光产业助力脱贫摘帽
本报选(赵俊峰)近年来,长武县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大胆开展光伏产业扶贫,形成“多元投资、集中建设、统一结算、折股量化、村户受益、保底分红”的光伏扶贫机制,呈现出“村村建设光伏电站,户户分享阳光财富”的可喜局面,真正实现“光扶贫、光富农”。
思路宽,多点建设形式活。该县灵活决策,瞄准无劳力、无技术、无资金的特困户和所有贫困村,充分利用各类建筑屋顶、闲置废弃场地等可利用空间,形成“光伏+幸福院屋顶”“光伏+贫困户屋顶”“光伏+养殖圈舍屋顶”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光伏空间布局。目前,已建成光伏发电系统93处,其中单村建设79处,集中联村建设4处,累积装机容量4836千瓦,平均每月发电628万千瓦时,年发电收益534万元,扶持壮大贫困村90个,带动贫困户3643户,户均年发电收益1466元,目前在建40多处。
巧破题,创新机制强服务。该县探索形成“一控二破三创新”的光伏扶贫管理运营新机制。“一控”,即控制规模,按照户均3千瓦的标准,确定光伏发电系统建设规模。“二破”,即破资金难题、破并网掣肘,将光伏扶贫与金融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全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800万元,对特困户无法自筹的资金,实行无抵押无担保金融扶贫贴息贷款。吸引中国彩虹扶贫合力团项目、苏陕合作等投资项目向光伏扶贫投资,县财政专项列支300万元设立政府光伏扶贫周转资金。“三创新”,即创新建设管理主体、创新电费结算方式、创新行政服务方式,县政府投资60万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光伏运维智能化信息监管平台,由专业运维公司实行运维,解决运维难题。
勇改革,“三变”模式新格局。去年,将光伏扶贫与贫困户就业、贫困村出列有机结合,吸取“三变”经验,运用“三变三补”模式,建设贫困村村级光伏农场。通过竞争性谈判,面向社会公开招引企业投资建设,贫困村的土地、劳动力,企业的资金、技术均折股量化为股份,企业建电站,村上组织生产,贫困户入场作务,采取“智能光伏+特色种植(养殖)+农民就业”的形式,在全县97个贫困村建设80—100千瓦的村级光伏农场,利用光伏组件以下空间种植油用牡丹、紫花苜蓿等,利用苜蓿等农作物饲养畜禽,发电收益由村集体、企业、贫困户按各自占股比例折算,实现光伏、种植、养殖立体式增收,村企户多赢。目前,已建成光伏农场20多处,还在继续抓紧建设中。
保收益,长效收入甩穷帽。初步测算,该县目前建成的4836千瓦光伏扶贫工程,25年发电14508万千瓦时,平均每年上网电量580.32万千瓦时,年可创收493.27万元,40%归村集体收入,60%分配贫困户,每年可带动2383户贫困户直接增收3200多元,贫困村村集体平均每村增收2至3万元。(B)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俊峰孟建华)近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在长武县发行以来,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热捧,引起巨大反响...
长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