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口丝路车辙:连西东印古今

咸阳日报 2019-01-09 08:48 大字

□李胜灵

2017年5月,以长武亭口丝路车辙为题材的“丝路连西东车辙印古今”图片被北京“一带一路国际论坛图片展”展出并收藏。

亭北村老龙山腰的古丝绸之路车辙遗址目前仅存双向石道遗址。两条石道凿痕清晰,车轮与石道摩擦痕迹因山石而异深浅不一。东道始端有一个小石窟,供行路之人乞求平安,烧香焚纸,两道东侧均有一处仅能容一个人蹲踞的石窟,据说是为行者旅中避雨避雷而凿。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条通往西北地区的必经商道上还有来往穿梭、赶着大车把棉花、布匹、茶叶从关中地区运到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更远的河西走廊一带,然后再把换回的皮货、药材、食盐等运回关中。

两条千百年来被往来车轮碾轧出的近一尺深的车辙是两千年前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亭口处于泾黑二河交汇处,以河为界的南北两岸皆为山岭,是一处天然的关口要隘。这一地形在冷兵器时代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

汉承秦制,于驿路上设置驿、亭,驿有驿吏,亭有亭长,专司驿传事务。其职责不局限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邮驿,还有理民施政和管理治安的任务,同时兼负管理交通、组织百姓维修道、桥的职责。2009年,在亭北村北山梁发现的候望邮驿遗址,佐证了亭口作为邮驿的事实。

据史籍记载:“长安通往西域的道路,汉初多取回中道。后辟漆县(今彬县)·萧关·安定郡道。”即由长安西出,过渭城西北行,经平陵、茂陵、好畤(今乾县东)、漆县(今彬县)、安定(今甘肃泾川)、萧关至安定郡治高平。这条路是长安通西域的北路,也是后来的丝绸之路北路。

彬县文联王应涛先生在《考证丝绸之路经过彬县路径》一文中提到丝绸之路在彬县经过的路径先后有三条:西线为崖窑——拜家河——二桥——盘道坡——阎家堡——安化——亭口(疑为早期或汉代路线);中线为拜家河——二桥(点将台)——底店——水口——吕兴——西堡——水帘——大佛寺——安化——亭口(中期或隋唐路线);东线为底角沟——太峪——白店(三里台)——州城——水帘——大佛寺——亭口(明清路线)。这三条路线,不论在彬县境内如何行走,最终都经“安化”(即今长武亭口镇安华村)归于一处,那就是“亭口”,足见亭口在古丝绸之路位置之重,“丝路第一驿站”之称绝非浪得虚名。

自古津渡之处便是自然的贸易中心,我们可以大胆推想一下:亭口凭借其自然地理环境之优势,在秦汉甚至更早时期以及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便是重要的军事、经济重地。(B)(13)

新闻推荐

彬州法院 扫黑除恶宣传“赶大集”

本报讯(记者吴红)为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积极性、主动性,近日,彬州法院组织干警来到义门镇集市,开展扫黑除恶专...

彬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彬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