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交大一附院多学科诊疗开启脑瘫治疗新篇章

阳光报 2018-05-23 02:01 大字

  目前全国脑瘫病人总数约700万,每年新增脑瘫病例4~5万人。其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技术及脑瘫治疗专家有限,超六成的脑瘫患者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或误诊误治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使更多的脑瘫患者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专业组在医院及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划成立了脑瘫诊疗中心。脑瘫诊疗中心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绿色就医通道,切实解决脑瘫患者以及脑出血、外伤、脑炎等疾病导致的后遗症痉挛性偏瘫等患者的实际问题。

  5月12日上午,在神经外科何百祥教授、鲍刚教授主持下,联合骨科、康复科、儿科等多学科对在院的脑瘫患者讨论制订了个体化治疗方案。随后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由神经外科廉民学副教授和王宁主治医师在全麻下为14岁痉挛型脑瘫患者小宝(化名)及28岁混合型脑瘫患者小颖(化名)成功进行手术治疗。

  患病多年四处求医无果

  来自咸阳市彬县的小宝,14年前在家中出生,出生几天后出现了肺部感染,导致炎症,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康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宝的发育明显较其他孩子落后,直到2岁时被诊断出脑瘫。多年来,家人带着小宝四处求医无果,让原本是低保户的他们,更是心力交瘁。今年初找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瘫诊疗专家廉民学副教授,才确诊分型为痉挛型脑瘫。

  同为咸阳市彬县的小颖(化名),今年28岁的她,8个月大时由于高烧没有及时就医,导致脑性瘫痪,随后小颖异常高的肢体肌张力,表现出角弓反张,肢体扭转的症状,由于家中条件有限,一直没有确诊的小颖,从小就被别人视为“怪人”,生活无法自理的小颖让原本是特贫户的家庭压力更大。一个月前,经门诊进一步评估后,廉民学副教授诊断为“混合型脑瘫”。

  多学科专家会诊“完美手术”助脑瘫患者重燃生活希望

  “脑瘫的治疗并不是依靠单个科室就能够解决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瘫治疗组联合神经外科、骨科、康复科、儿科以及麻醉科多学科协作,全程治疗及管理模式,为每位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机会。在神经外科施行外周神经缩窄术(SPN)以及选择性部分神经切断术后(SPR),部分患者还需要骨科矫形手术,而康复科对于术后患者肌力提升及姿势纠正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由于脑瘫患者年龄较小,麻醉要求比成人要高,风险相对较大,麻醉对于手术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儿科则指导患者术前术后的用药,确保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因此,脑瘫治疗是一个医院整体实力的体现,必须依托于综合医院的脑瘫治疗中心,”廉民学副教授介绍。

  5月12日上午,廉民学副教授、王宁主治医师等脑瘫专家成功为小宝和小颖进行了手术,术中应用连续记录肢体多块肌肉的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脊髓诱发电位使SPR手术更具有科学客观的依据,避免了经验性手术,主观因素决定切除后根比例的失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的并发症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疗效。此次手术涵盖了选择性脊神经后跟部分切断术、椎管成形术、周围神经缩窄术、脑性瘫痪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双侧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等多种脑瘫治疗手术,多学科专家会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而脑瘫手术治疗在西安交大一附院一直是个空缺,此次脑瘫手术的成功进行为该院脑瘫治疗开启了新的篇章。

  目前术后近一周的他们已经出院,而且小颖上肢肌张力趋于正常,并且可以说简单的语言,流涎及吐舌等症状明显改善,一周后就可以进行康复锻炼;同一天手术的小宝的下肢异常高的肌张力已经恢复正常状态,在卧床三周后就可以下地,并且进行康复,增加手术预后的长期效果。

  李晨皎 张英 陈宝强 记者 郑亚雷

新闻推荐

老人迷路走失 警察贴心救助

本报讯(记者冯旋)城里居住多年,老家发生巨大变化,老人因思念老家,回彬县探望,不知何因,返回时线路偏离,来到了永寿,在一个陌生的地...

彬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彬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