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文艺花开烂漫正当时 第30届白玉兰戏剧奖揭晓 西安演艺集团收获多奖
西演团队与获奖演员(捧奖杯者)合影颁奖现场《关中晓月》剧照《柳青》剧照西安演艺集团门口
玉兰绽放,群星璀璨。29日晚,在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颁奖晚会上,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戏剧奖)各大奖项正式揭晓。此次大奖评选,陕西省共有两部剧目的4位演员入评,两部剧目《柳青》《关中晓月》均来自西安演艺集团,在最终的获奖名单中,西演·西安话剧院演员林波凭借话剧《柳青》中柳青一角夺得“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西演·西安三意社演员侯红琴凭秦腔《关中晓月》中慈禧一角获“白玉兰”戏剧奖配角奖,西演·西安话剧院演员杨鹏飞凭话剧《柳青》中黄文海一角获得“白玉兰”戏剧奖新人配角提名奖。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全国名家竞艺的强者如云之中,西演用丰盈收获和风头正劲的姿态,再一次擦亮西安文艺品牌,筑牢古城文化高地。而在一个个奖杯后,则是这支西安“文艺军团”,在“逆势者勇为,破局者思变”思路下,于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中一路8年的“乘风破浪”。
出人出作品
成就于一个集体的气象与风气
“白玉兰”戏剧奖自1989年创设至今,历经30届,是全国戏剧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专业奖项。参评本届“白玉兰”奖的演员共109人,参评剧目54台,分别来自京剧、昆曲、越剧、沪剧、话剧、豫剧、秦腔等17个剧种。尤其是《柳青》《永不消逝的电波》《谷文昌》等16台十二艺节优秀剧目演员参评了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参评剧目质量之高、参评演员表演水准之高,被公认为近年来之最。
由西演·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柳青》继去年获得国家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之后,剧中两位演员分获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的主角奖与新人配角提名奖,一部作品在整体呈现与演员表演两个维度获得业内权威奖项的认可,团队实力不言而喻。
“戏剧是综合性的舞台整体艺术,虽然白玉兰奖是颁发给演员个人的表演奖,但荣耀当属整个集体。”当得知自己获奖,林波在惊喜之余,更庆幸自己身处西演·西安话剧院这个“大家庭”,“《柳青》这部戏有很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创作初始,我们团队上下,都怀抱对柳青精神的崇敬,投入创作。从剧院带领主创多次深入神禾原、柳青文学馆、柳青博物馆等地,做了海量且扎实的筹备工作,助力大家在创作思想上得到飞跃,到剧院携剧组进行全国的百余场巡演,并在每场演出后根据观众反馈进行打磨和提升……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作艺无止境,什么叫从上到下对舞台最高境界的不停步追求。”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文艺创作如同耕耘,唯有满怀敬畏之情,躬耕其中,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才能成为厚积薄发的结晶。林波由衷感慨:“在集团创作方向的指导下,西安话剧院的领导者都非常有魄力,特别清醒,抓剧目抓得非常准,在好的领头人带领下,创作气象和风气特别好,大家平日都是苦练业务,即使休息时间也在交流创作心得,艺术氛围非常浓厚。”
林波以《柳青》为代表,对西安话剧院近年来强调用作品展现时代命题的舞台之路赞誉有加,“在《柳青》之后,我还加入了话剧院《家风》的创作队伍,这些年,不管是获得文华大奖的《麻醉师》《柳青》,还是最近和观众见面的《长安第二碗》《家风》,都获得了来自市场和专业艺术领域的双重好评。我们说戏剧是一面镜子,将生活与时代映照在观众心里,也照在创作者自己身上,西安话剧院近些年排出的戏,正如一面镜子,照出艺术创作之路到底该怎么走,艺术工作者究竟该如何扎根群众”。
一枝独秀不是春
让文艺有担当更有薪火相传
文艺百花园中,一枝独秀从来不是春。西演此次三位演员同时获奖,他们中,有在对基层院团帮扶剧目中倾尽心力的秦腔名家,有扛鼎戏剧舞台的中坚力量,更有作为舞台生力军崭露头角的“90后”——以点带面,人才梯队的完善与铺展,映照出西演用责任担当和薪火相传构建出的“群星闪耀”的文艺格局。
“我今年刚30岁,这个年龄一般在传统院团很难上大戏角色,但在《柳青》中,除了我,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舞台绽放光彩。所以这次获奖,我非常感谢集团打破常规用人机制,感谢西安话剧院给青年演员成长和展示的平台。”西安话剧院的青年演员杨鹏飞在《柳青》中饰演向柳青求教的文学青年“黄文海”,他说,自己的艺术经历也像剧中人一样,从刚毕业进入剧院时的毛毛躁躁,到在剧院环境影响下,不断汲取,慢慢沉下心来搞好创作。
如今,在演员身份之外,杨鹏飞还是西安话剧院小剧场品牌“火柴戏剧”的负责人,团队成员基本都是“80后”和“90后”,创排原创的先锋与实验话剧,“我们这群年轻人,因为被给予自由广阔的平台,才有了机会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提高自我、拥有创作自生力,继而走上大剧场。”眼下,“火柴戏剧”排出的《西望长安》《哈姆雷特》《朱尔旦》等作品,正走出西安,走向全国乃至国际的戏剧节舞台,杨鹏飞说,他和伙伴们期待能为西安艺术舞台增添更多年轻而蓬勃的色彩,“让陕西声音响彻全国”。
同样在西演“传帮带”传统中作为骨干的,还有西演·西安三意社掌门人、秦腔演员侯红琴。作为早已声扬全国的秦腔名家,此次侯红琴的名字出现在白玉兰戏剧奖“配角奖”名单中。事实上,侯红琴参评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的角色“慈禧”,正出自西演委派名家名角对口帮扶基层院团的成果之作《关中晓月》,“得到这个奖,我自己也特别意外,因为这部剧当时是作为曲江新区下属文艺院团向基层一线剧团进行文艺帮扶输出的成果之作,我是友情出演,参演重心更多放在了以打造角色对基层院团演员进行‘传帮带’,从没想过用这一角色去拿奖。”侯红琴说。
侯红琴的身后,是西演提升基层县级剧团艺术水准的需要,作为国有大型文艺院团发挥文艺先进性的坚定选择,是其以实实在在的奉献,不浮于表面工作,肩扛起的文艺责任担当。
今年4月,西演正式托管周至县剧团,周至县剧团对外名称变更为“西安演艺集团·周至剧团”。西演调集、倾斜集团优势资源,安排百年秦腔剧社——西安三意社与周至剧团进一步加深互助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剧目创作、演员队伍建设、引入先进管理机制等方面,激活周至剧团的发展,两者从当年的“结对子”帮扶单位,变成了正式的“亲兄弟”。在艺术创作上,助力基层院团实现自我“造血”,侯红琴说:“在周至剧团正式加入集团后,我们与周至剧团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共建,大家的目标是同一个:让秦腔这朵艺术奇葩更好的绽放在三秦大地,共同把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发扬、传承下去。”
守正创新背后
在使命意识和创新实践中走出“文改”新路
乘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西演近年不断推出叫好又叫座的经典演艺作品,在此次3位演员获得“白玉兰”戏剧奖相关奖项之前,旗下各文艺院团的精品剧目已累计荣获国家级奖项43项,省部级奖项92项,市级奖项121项。集团改革事迹入选“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同时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西安演艺集团精品创作和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受到国家文旅部高度重视,受到《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的高度关注。
面对荣誉与收获,无法忘记的是来路——光阴回转到8年前,伴随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发力,西安市各市属文艺院团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顺利完成“事转企”体改任务,西安演艺集团于2012年5月应运而生。对转企后的西安歌舞剧院、西安话剧院、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西安市豫剧团、西安市说唱艺术团五家市属文化单位进行运营管理。
西演成立之初,与很多刚刚改制的文艺单位一样,面对的是各院团不同程度存在着艺术人才青黄不接、创作资金严重短缺的困局,甚至有院团已经停演,业务发展举步维艰。这样的局面下,西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寇雅玲上任伊始,就紧盯“演员能不能留下来”“工资能不能涨起来”“剧目能不能多起来”三大破题“命门”,建立起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模式、优化分配机制,有效激发起全体干部员工和演职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带领各院团走出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文艺院团市场化转型之路。紧随其后,又提出“抓精品、抓经营、出人才、出效益”的发展战略,担起“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的院团使命,让集团的每一个人时刻明晰脚下的路“往哪走”“怎么走”。
在方向正确、思路明晰的战略规划引导下,西演扎实稳步推动改革发展事业,筑牢队伍基石。此后,敢于推进精品工程、赢取精品大奖,敢于探索文旅融合合作、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模式,成为助力西演“腾飞”的强力引擎。
春风助力好扬帆。近年来,除了西演的不惧风雨,勇往直前,省市宣传文化部门与曲江新区管委会也先后出台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等扶持、奖励政策,从重大项目、优秀剧目、人才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扶持,为西安文艺发展创造了政策红利、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曲江新区更投资建设曲江演艺大厦,为西演及各院团提供优质办公、排练环境,为艺术生产单位建立起了优质的创作发展平台,并不断加大对包括秦腔艺术团体在内的“老字号”文艺团体的扶持投入,为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秦腔在新时代的更好发展,将两个百年剧社纳入西安演艺集团,让优秀剧目层出不穷,守护西安乃至西北人民的精神家园。
拨亮一盏灯,照亮千万人。在寇雅玲眼中,薪火传承、艺术求索之所以可以实现,在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背后,始终跳动着、支撑着、推进着和引领着的,是一股强大而热忱的力量。寇雅玲说:“有句话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曲江新区这片热土,带给了西演文艺工作者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尊严,也正是西安古城这方大地,带给西演文艺生力军以包容和滋养。凭借西演人的倔强和闯劲,定将在追赶超越之路上不负使命!”
从春寒料峭时的清冷,到万象更新时的繁荣,经过8年多目标坚定的磨合探索和改革发展,这支扎根文化沃土的文艺“军团”,在凝聚社会力量、弘扬时代精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为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西安演艺集团在文艺创作中坚守文化主阵地,发挥文艺宣传作用,实施精品战略,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不仅在精品剧目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还在人才引进及培养上令人瞩目:先后推出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相声《南腔北调》实现陕西曲艺在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零的突破。话剧《麻醉师》赢得第十五届“文华大奖”、中宣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豫剧《秦豫情》以全国所有剧种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话剧《柳青》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在塞尔维亚荣膺26届苏博蒂察国际儿童戏剧节最佳剧目奖和最佳表演奖。引进王俊久、孙晓、何宜霖等业内超水准专业人才,坚持“秦腔幼苗”培养计划,为秦腔艺术后继有人提前布局……
作为国有文化企业,西演在市场化探索、“演艺+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同样勇往直前——连续举办“西安国际儿童戏剧展演”,繁荣了西北儿童艺术市场;与曲江海洋馆合作推出大型儿童舞台秀《哪吒》开创了文旅合作新模式;成立西演LIVE·创意谷展演中心,打造曲江新区文化演艺的新地标;推出音乐舞台剧《我们是秦俑》、话剧《长安第二碗》等融合项目,引领文旅融合新风尚;紧抓军改契机,成立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打造国际一流演艺队伍;为促进秦腔艺术更好的发展,全面启动西安秦腔剧院深化改革,助力文化非遗焕发新生;与西安青曲社联合成立西安曲艺团;成立西安曲江少儿培训公司,为艺术培训板块奠定基础……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属于西演人的梦想华章已在谱就,西演将继续引领文艺创作风气之先,承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动演出市场蓬勃发展,打造出贴近于新时代的演出精品,开创出根植于中国梦的万千气象。
新时代的中国文艺正迎来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新境界,古城文艺,花开烂漫正当时。西演也将继续“乘风破浪”,在承载深厚历史文化的古城沃土上,根植时代,用剧目展现人民生活,用表演实现文艺初心,为古城艺术常青之树,再添繁花。记者孙欢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白欢琳王朝阳冯玉龙“最近,周至猕猴桃都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今天实地采摘品尝真是不错,这里的猕猴桃细嫩多汁、...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