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坚守 行走在教育的变与不变中的追梦者 曲江一中常务副校长陈勇刚

华商报 2020-09-14 02:31 大字

(上接B03版)

他是一位热爱古典诗词的化学老师,同时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外教轻松对话;他是一位践行创新思维融汇中学教学的学术型校长,同时他又思考着如何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培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也是一个正直、善良、拼搏、仁爱、低调,率先垂范的好校长,他坚信教育的情怀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他以自己的教育情怀,实践着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使命。他就是曲江一中常务副校长陈勇刚。

变: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揉碎在寻常的课堂教学中

温文尔雅,书生气质,精钻学术,凡事要求精益求精,作为一名拥有博士学历的中学校长,多年来他一直深耕中学教育,陕师大附中、曲江一中都留下他辛勤工作的身影。在很多人眼里,他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者,还是个十足的行动派。办事效率高,开拓意识强。“格局大、站位高、善于突破创新。”在曲江一中老师眼里,学校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执行,来不得半点马虎,而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中,又彰显柔性智慧,张弛有度。

多年负责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他深谙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当时还是一名中学化学老师的他,就敏锐地发现优秀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很多是在和同伴的互助和合作碰撞中点燃的。“学科之间的融合带给学生的启发性和创新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他说,“创新人才的本质就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抓住了创新思维这一创新人才的本质,以致力于培养思维能力的思维型教学为抓手,学校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2014年至2016年,作为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少年儿童创新素质培养、评价和示范”全国六所实验学校之一的负责人,陈勇刚进行了三年的教育实验。他带领着一支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学科的精干老师组建而成的团队,每周集中研讨,在学科融合中探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教师也在这种研讨机制中进一步提升了自己跨学科教学设计的视角、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随后,他开始在全校推进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为全校教师做培训并深入课堂指导,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他参与的《基于创新素质提升的“学思维”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编写的《学思维活动课程》已经出版。

新的思维型课堂教学带来了积极的转变,学生学业成绩和学科素养不断提升,不断有新的突破。曲江一中教务主任刘公潜对此深有感触:“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创新素养提升了,他们已不局限于标准答案的获得,而是对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解决何种现实问题等,能够进行系统的探究和把握。”

在陈勇刚的带领下,曲江一中于2011年12月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15年11月晋升为陕西省示范高中,2019年12月获评西安市首批特色示范高中,成为学生向往、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西安市名校,成为曲江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特色的生动实践。

不变:根植传统文化

培育中国灵魂的新生代

每每学校大型活动的校长致辞,是曲一学子最为期待的环节。因为这位理工科出身的陈校长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不负众望地背诵几首优美的唐诗宋词。这正体现了曲江一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陈勇刚力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曲江一中通过学科大讲堂、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全方位打造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每年的曲江一中的星光电影节颁奖典礼是学子们的高光时刻,那一天盛装打扮的同学们,带着精心创作的微电影作品,昂首走过红毯,在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学生创作的题材包罗万象,留守儿童、家庭关系、传统文化都可成为关注点。

在陈勇刚看来,每一部电影从挖掘选题到完整地呈现出来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学生需要通过作品表达观点,传递情感。这个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都会得到良好体现。”

作为一名从教师一线走出来的管理者,陈勇刚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曲江一中,所有老师都知道校长会随时进班听课,而且校长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经常到一线进行评课、议课,甚至教研组备课中也会有陈勇刚深思的身影。“我认为,校长这个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他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服务者。”

“在曲江一中,你能享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专业成长生态,你可以在这里成长为名师,你更可以在精诚合作的教研团队和勤勉治学的态度里,找到作为教师的使命感。而来自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也让你倍感身为教师的光荣与自豪。”这是一名入职十年教师的感受。

让学校回归教育的本真,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和希望。在绘制曲江一中未来十年蓝图的时候,陈勇刚更愿意相信,“在曲江一中,能将传统和创新融合的新精英未来可期!”华商报记者 杜娟

守护 激发 创造 让生命与世界的灿烂相遇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校长刘英明

下雨了/我猜/一定是老虎出去捕猎/大叫一声/把云朵吓得尿裤子了……这是西安高新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写的诗。在这所学校,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写诗、创作;在这里人人有作品,个个能出书……一项被公认为是中小学教育之难点的作文教学,在这里“那都不是事儿”,而这源于高新一小十余年磨一剑的教育教学成果——《网络环境下作文早起步序列化训练实践探索》,这一研究课题荣获了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课题主持人就是西安高新一小校长刘英明。

潜心教改 创素质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作文难是教育界公认的难点,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刘英明带领她的团队从2007年起便开始了作文早起步的教学新探索,基于当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传统的三年级作文起步提前至学生一进校。借助计算机拼音输入实现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输出,让学生精彩的童年生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了依托。

在学校图书馆,一面墙的展架上都是学生的自创作品。说起孩子们的创作,刘英明如数家珍:“我们一位五年级学生用纪实体小说形式,书写了他107岁太奶的世纪人生;学生郝连一泽的《父与子全集——小学生作文版》2019年首版发行,到现在网上仍在热卖;今年8月,一对双胞胎兄弟写的《秘境寻宝》出版,还被改编成广播剧,开了儿童作品创作研讨会……”说到学生作品,刘英明校长声调都变大了不少,满是自豪与喜悦。“我们通过海量阅读,读写并进,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全学科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也正是高新一小在素质教育创新发展上走出的一条特色化道路。

不拒点滴 行走在管理一线春风化雨

作为管理者,刘英明校长既能审时度势,又能立足当下。她倡导学校人人都是管理者,每一个人都要撑起学校发展的一片天。“好比动车原理,每一节车厢都带动力装置才能跑得更快。学校里,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开足马力,与学校步调一致,才能更快地奔向既定的目标。”她说。

过去一年,省市区大力推进“名校+”工程,高新一小不仅把几所分校办得更有特色了,更带领西安高新第八小学、木塔寨小学等“+校”走上了“名校+”发展的快车道,成为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今年,高新一小“名校+”教育联合体进一步扩大带动面,再接管四所新建学校。如何让这么多学校齐头并进?从管理团队的派遣到新教师的培养,从教育理念的输出到各校教学特色的培育,从新生家长会到一年级学前教育……她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认真跟进,毫无保留地将高新一小的优质资源和经验做法加以分享、推广。

今年暑假,她组织教联体成员校全体干部召开《走向集团化的学校治理》干部培训大会,凝心聚力,为教联体集团化高效管理、最终推动各校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英明说,“我们的培训会最终解决了“三会”目标,让新老师会教学、让新干部会管理、让新学校会发展。你能想象吗?教联体各校一年级一共55个班,55位学科老师坐到一起备课,形成最优化的教案,最细致的脚本,老师们理解后教授学生,会有怎样的效果?”说到这里,刘英明的眼睛里闪烁着小星星。

使命必达 为国家基础教育持续发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刘英明带领高新一小奋进奔驰,使高新一小成为享誉三秦大地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教育品牌,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民办学校,全国办学特色示范校、全国创新名校”等荣誉称号,也是陕西省首批示范学校,陕西省首家设立小学钱学森实验班的学校。

高新一小提出了“向着灿烂生长”的灿烂教育办学理念,让生命与世界的灿烂相遇,无论学生,抑或教师。刘英明的教育理想不仅仅在高新一小、在一小“名校+”教联体、在高新、在陕西……更在国家基础教育的无限领域里。上一学年度学校先后两次组织加盟校进行《网络环境下作文早起步序列化训练实践探索》公益培训,省内外31所加盟校领导、教师参训,共享了这一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作为名校,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既然责任落到了高新一小肩头,就要扛得起来。”刘英明说,“经过多年摸索、实践深化认识,我们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带领学校和教联体各校进入到了“价值观办学”的发展新阶段,用核心价值观、用文化、用精神引领学校和教师走上了“教育自觉”的发展之路。”

教育是个无止境的追求,刘英明希望办有持续发展力、优化力的教育。目前,学校正探索“学生生涯教育”,发现学生的潜能,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带动激发,促使学生利用自身优势带动短板,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发展”的育人目标。华商报记者 路洁

多项创新举措 只为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周至县第一中学校长赵瑞民

他带领一中团队解决了困扰一中多年的学生住宿、就餐问题;化解了困扰学校发展多年的债务问题,让学校进入稳步快速发展的轨道;他在校内开辟了生物实践园地,“一班一品”,让学生在劳作中体味、培养兴趣;开设学生生涯指导课程、高中生文明礼仪课程、智慧教育课程及日语课程,使学生有了更多选择。

他就是周至县第一中学校长赵瑞民,2017年8月担任周至一中校长以来,令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给老师、学生及家长带来全新的感受。

难忘学生送来的苹果 他说最幸福的是看到学生在校认真学习

周至县第一中学在校长赵瑞民的带领下,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周至一中新增了微机室、电视台、创客教室、历史教室、科学实验室、录播教室等,为教室增添了学生储物柜、班班通设备,设计制作了校园文化设施,增加了校园绿化面积,开设了生物实验园地,加强了学校日常环境管理,学校变美了。

热爱教育事业的赵瑞民校长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总是早到晚归。2018年暑假,为学校的改扩建工作没有休息过一天;2019年暑假,每天检查学生公寓楼、餐厅建设,督促工程进度,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争取多方支持,确保了两项工程在9月投入使用,解决了多年学生吃住在校外的问题,实现了学校的封闭管理,为师生安全和学校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

作为校长,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是,早读时把每个教室都要巡视一遍,这一坚持就是三年。他欣慰地说:“三年来,经过我们的努力,学生早读大变样,到处都是朗朗书声,读书氛围催人奋进。”他说自己最幸福的便是看到学生在学校踏实认真学习,幸福快乐成长。他讲了一个学生的故事。

“何书哲是我们2018届高三9班毕业生,有口吃的缺陷,思维偏激,易激动,是个问题学生。记得我认识何书哲时,他和班主任正在楼道吵架,我当时正在巡查,从拉家常、了解困难开始,慢慢走入学生的心里。后来他对我产生了信任。慢慢地何书哲的性格有了改变,最终考上了一所二本学校。去年10月份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何书哲突然推开门,提了七八个苹果说自己用打工挣的钱买的,让我一定要收下!他走后,看到那些苹果,我陷入了沉思:教育为了什么?何书哲的例子不就给了我最好的答案吗?静下心、沉下身,让每个孩子朝着自己最好的方向成长,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建设者,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学生们有福了:这些创新举措真的很带劲

一切为学生成长着想的赵校长开创了学生培养的多项举措:

2018年5月他带领20多名师生远赴江苏省沙溪高中开展为期一周的访学活动,增长了学生见识,激发了学习热情;2018年10月,他联系到全国记忆大师曾胤在校内为学生们作脑科学知识报告,辅导记忆能力;2020年4月,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日子里,他多方联系,争取到同济大学南极考察队员、地球物理和地球信息博士陈华根为学生做了《南方之南——漫谈南极科学考察》的线上报告,让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尝到了一顿科技大餐。

2020年5月,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在校园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开设了1000平方米的生物实践园地,按班划块,高一高二共20个班,每班有一块责任田,同学们自主设计,独立耕作,兴趣盎然。他在全县率先开设了学生生涯指导课程、高中生文明礼仪课程、日语课程和智慧教育课程,授课班级学生和家长反响良好,成为学校办学的诸多亮点,“针对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我们引进了日语课程,从高一开设日语课,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我们老师、校领导和学生一块参与种植,指导孩子劳作。一班一品,种花的种花,种菜的种菜,有茄子、辣椒、玉米等20个品种。一周一节劳动课,孩子们兴致非常浓厚,在劳动中还互相比赛,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这个劳动实践课非常有意义,培养学生种植的兴趣,也是对教育部开展劳动教育文件的贯彻与落实,家长反映也特别好。”赵校长开心地说,第二季种植马上开始,有的班已经下种。

他说要团结并带领全校师生朝未来的方向奔腾,而不是慢步走

“我给老师们说“教育的价值是发现、推动、助力、奠基学生未来的幸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要有预设。做负责任的教育,要给孩子最好的指导,老师要做最好的老师,学生做最好的学生,家长做最好的家长,校领导也要做最好的领导,几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团结并带领全校师生朝未来的方向奔腾,而不是慢步走,要让孩子在三年时间里超越自己,达到最好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三年的价值。”

筑梦未来,赵校长充满激情地说:“带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三年来学校口碑越来越好,我无比欣慰;我的教育梦想是带领全体一中人,让一中再来一次跨越式发展,尽快跻身周至名校行列!”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新闻推荐

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开幕 助力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张艳芳)9月3日,山东港口·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西部物博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据了解...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