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峪:山高水长光耀首阳

西安晚报 2020-07-05 04:33 大字

原始林带中的四道瀑布美丽的耿峪村通往观音山的石阶路曲径通幽首阳山

□文/图周媛

仲夏时节,西安的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变化多端,时不时就来场雨,空气十分湿润。端午节前的一个星期四,跟周至县文史爱好者姚红卫约好,周五到周至耿峪走一走,让他留意山里的天气。周五一大早,我正收拾背包,姚红卫发来微信,说:“山里下雨了,挺大的。”下雨进山危险,怎么办?“你们先过来吧,到时看天气,雨如果不停咱就不上山了。”

从高新上绕城、走西汉高速,从涝峪口下高速,沿环山路马召方向往周至九峰镇开。天越来越阴,突然,前挡风玻璃上噼噼啪啪落下了雨点。从车窗往外看,昔日清晰的山峦被云雾笼罩,影影绰绰的,让人难识全貌。好在一路上的担心,在下了环山路时解除了:上午9点,阳光竟穿过云层投射下来,雨收住了,天渐渐亮起来。

沿环山路向西走大约10公里,眼前出现一座高大的牌楼,上面镌刻有“首阳山”三个大字。牌楼下是几位摆摊卖西瓜、桃子的村妇,我向她们打问耿峪村怎么走,村妇手往前一指说:“顺着这条路往上走就是。”

从“首阳山”的牌楼往里走,便进入耿峪了。

耿峪村几经变迁“网红地”游人青睐

耿峪村距西安市区60公里,距周至县城30公里,比较偏远。从地貌看,耿峪村隐藏在秦岭北麓耿峪沟内,是典型的山区村。

车子顺着村级公路蜿蜒前行,山的气息扑面而来。道路两旁全是茂密的植被,因为头一天刚下过雨,空气异常清新,满坡枝叶也被冲洗得光亮润泽,不沾一丝浮尘。这条进山的村道虽然不宽,但十分平坦规整。一路上,一排排优雅的村舍、一间间别致的民居铺展开来,一律青砖灰瓦,檐牙高挑,门楼大气,似有徽派建筑的神韵,更有南方古镇的婉约。长长的院墙,如一道道流线伸向山谷。墙基统一用石头砌成,墙面仿园林造型,镂空的透视窗,隔一扇便是一幅画,农民画、剪纸画、水粉画,色彩或明艳,或淡雅,上面的内容教人向上向善、孝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和睦。院落的门外种有各色鲜花,一架架月季尤其开得奔放,硕大娇艳的花朵缀满技头……整个村子都被秦岭拥在怀中,处在青山秀水间,安详静谧。

耿峪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其“美丽乡村”的名声,让这里成了游客在耿峪旅游的歇息地。

2017年,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西安市评选出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周至就占了五个——厚畛子镇老县城村、厚畛子镇花耳坪村、集贤镇殿镇村、竹峪镇张龙村、九峰镇耿峪村。一时间,这五个“藏在山沟人未识”的小山村出名了,成了人们渴望一睹真容的休闲旅游地。

耿峪村所在的九峰镇,地处秦岭的峰峦之间,由虎头山、鹰嘴峰、鹰嘴坪、搭仙庙、猴儿崖、黑虎峰、吊钟梁、舍身崖、观音山这九座峰组成,南北一线绵延30余里。光听这一座座山峰的名字,就能想象其险峻陡峭,野径瘆人。

耿峪沟内的耿峪村历史悠久,属于古村落。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山村的建制几经变化:1958年设耿峪管理区,1962年建耿峪公社,1984年改耿峪乡。当时耿峪乡面积65.9平方公里,人口千人左右,辖耿义、东林、庙沟、民主4个行政村,全部处于大山深沟中。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贫困”是耿峪乡的标签。姚红卫家就在庙沟村,他记得小时候的生活,就是一个“苦”字:“那时村里的路跟现在不能比,都是很窄的砂石路,坑坑洼洼,两边杂草丛生,进山拉木头的拖拉机都掉不了头。山区土地贫瘠,农民们在山梁窝窝里掏点小片片地,一片跟一片离得很远。一年种一料作物,以玉米、黄豆、荞麦、小麦为主,广种薄收,一亩地才产二三百斤麦。打下粮食得靠自己肩挑背扛弄回去,终年辛劳,还吃不饱肚子。”

2000年耿峪乡并入九峰乡,变成耿峪村,当时村里人口鼎盛时,有四五千人。山区实行扶贫搬迁后,大量人口外迁,村里人口渐渐少了。早年村里还有一个教学点——庙沟小学,后来也撤销了。2018年耿峪村与耿西村合并为现在的耿西村,耿峪村变成一个自然村,建制已不存在了。

姚红卫因要去镇上开会,便委托老耿峪村党支部书记熊来仁先带我们转。熊书记也是耿峪村人,当了多年村干部,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他介绍说,合并前耿峪村仅有400多人,分散居住在耿峪沟里。退耕还林后,许多人外出打工,在家的村民靠采摘一些山区土特产、药材增加收入,或搞些做豆腐、土法榨油的营生。

耿峪村虽美,却少人声。我们提出到村民家看看,熊书记敲了几家门,无奈都吃了“闭门羹”。转到村口,在一片猕猴桃地里,发现有草帽在移动。熊书记喊叫几声,草帽下露出几张脸,满脸的汗顾不上擦,打声招呼又低头务作,“怪不得不在家,都在收拾猕猴桃呢,咱这的猕猴桃品质还是很好的。”熊书记说。

“九口十八峪”耿峪名不虚传

周至县域开阔,横跨秦岭南北。在秦岭北麓周至境内,有52条峪口,最著名的当属“九口十八峪”。有人说“九口”是指峪口大、峪道长的九条山谷,它们既是山区通往平原地带的交通要道,也是古时关中通往陕南的主要通道,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其中便有耿峪。

耿峪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后汉书》记载:耿峪,汉朝时期为皇家上林苑,当时伏波将军马援进驻此地开垦荒地,并且出售土地,以备军资。《周至县志》也记载:东汉时马援出售官地,耿姓人只用百两纹银便买下了此谷土地。初不知此谷深浅,后方知谷深百里。耿峪因耿姓人最早在此居住而得名。

作为秦岭七十二峪之一,耿峪西距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仅10公里,却十分僻静安宁,是一处未被开发的原始峪谷。熊怀仁书记带着我们进入峪道,车子一边走,他一边介绍:耿峪又名景谷、耿谷、大耿峪,其东边为竹峪。这条峪发源于秦岭北麓首阳山,峪内面积40多平方公里,主峪道长16公里,翻过首阳山,可达陕南佛坪等地。

熊书记指挥车子偏离峪道,拐上一条岔路,说先带我们看一条著名的瀑布,因刚刚下过雨,山路湿滑,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爬上蹿下,遇到一个大坡坎,司机开足马力试了几次都上不去,我们只好下车徒步前行。这条路是砂土小路,不像刚进峪道时平坦,除了鸟声,四野寂然。熊书记不时停下来介绍路两边的植物,红红的野草莓、酸涩的山杏、青青的山核桃、野生的猕猴桃……浓绿茂盛的植被不时将小路遮掩,越往上走越吃力。沿途还能见到有年头的土坯老房,门外摆着一排排蜂箱。退耕还林后,山里已没有多少人了,个别老人在山里呆惯了,不愿下山,还住在老房里,摘果采药,清贫度日。

原以为很快就能看到瀑布,谁想走了足足一个小时。随着巨大的水声,幽暗的山间,如被一束光照亮,一道壮观的瀑布从山谷中奔涌而出、倾泻而下。因为路滑不得近前,从高处眺望,更令人感到震撼。熊书记说,当地人把这道瀑布叫三沟瀑布,也有人叫五龙瀑布。因为过了瀑布往上走,山上还有一座五龙庙。这段路崎岖险峻,平时少人光顾。

耿峪中怎么会有这么巨大的瀑布?这就得说说耿峪河了。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耿谷水出南山耿谷”。耿谷水即耿峪河,河源在首阳山西北麓,虎头沟、耿峪、竹沟的水流汇聚而来,丰沛的水量流经整条峪道。耿峪山势陡峻,水流落差极大,而茂密的植被,又使水质异常清澈。河水出峪后流经九峰镇何家寨村等多个村镇后注入黑河,峪口还建有引水闸渠工程,而黑河水正是西安市民的饮用水,可见耿峪河水质之优。耿峪河也是渭河南山支流,经过周至县尚村镇张屯村、西风头村、疙瘩头村、临川寺村等向北汇入渭河。

看了瀑布,从岔路下来,沿峪道继续上行。山随水转,我们一直沿着河道走。耿峪河本来水势就大,加上近期雨多,更显湍急。一路上水声哗哗作响,流水撞击河道的石头,溅起的浪花千奇百态,水一会聚成一大股,一会又四散开来,清凉的水气让山林显得更加清幽。

我一路欣赏景色,不停拍照。熊书记催促道:“咱们快点走,前面就是原始森林带,景色更美。”

越往峪道深处,路越难走。爬高上低,一侧的河水已在奔腾,耿峪河展现出它雄奇、磅礴的气势。水过来了,一面面大黑石蹲在河中,并不“让路”。水花浸得石头异常湿滑,此时已经没有路了,必须踩着大石头漫过河水往前走,我几次站不稳差点跌入水中。林子里十分幽暗,除了我们一行,一路没见到一个人,心里不由惧怕。终于,在熊书记的帮助下,我们到达原始林带。从河道往高处看,各类高大的林木巍然挺立,密不透风;近处的虬枝盘旋,遮天蔽日,望不到头的草木自由茂盛地生长,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河道里,此时出现令人震撼的一幕:四条瀑布同时飞流直下,姿势不同,形状各异,它们一路流经不同的山梁,最终相聚于此,互相比拼着,咆哮着冲入河底……

再往前就完全没有路了,此时雨点打在头上,风刮得树枝沙沙作响,熊书记又催了:“可能要下雨,咱赶紧走,雨来之前得走出去。”于是我们手忙脚乱地攀着石头往回返,“慢点,脚踩稳!”熊书记前面当向导,一路不停叮咛。

首阳山上忆圣贤香山寺中说妙善

从这片原始森林往上攀爬,可到耿峪主峰首阳山。

首阳山是秦岭北坡著名高峰,海拔2719.8米(一说2900多米),位于耿峪和甘峪的交界处。首阳山之所以名闻遐迩,与圣贤伯夷、叔齐有关。伯夷、叔齐乃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同为商朝士大夫。其父死后,遗命叔齐继位,而叔齐认为伯夷是长子遂让位于他,伯夷却认为父命不可违,便逃跑了,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武王伐纣时,车载着文王的牌位行军。伯夷、叔齐见了叩马进谏,说了两句特别有名的话:“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指责周武王不忠不孝。卫士欲杀之,姜太公曰:“此义士也。”卫士就把他们赶走了。商朝灭亡后,伯夷、叔齐入终南山隐居,采薇而食,义不食周粟。每天清晨在山上迎来第一束朝阳,叹曰:“奇哉美哉首阳山”,首阳山因此而得名。当时有人对他们说:“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绝食而亡。传说伯夷、叔齐死后葬于首阳山,儒家尊二人为圣贤,道家尊二人为大太白神和二太白神。

首阳山从耿峪,涝峪,甘峪,田峪均能登顶,但大多数人都从路程最短的耿峪登顶。驴友穿越的路线是从耿峪老民生村至砂石路尽头(四道瀑布处),上陡坡到将军石,经熊岔(海拔2005米)登顶,到达“首阳胜境”,脚步快的单程也得走七八个小时。据驴友们讲,首阳山路程虽不是很长,但不好上,一是坡势极陡,拔高厉害,不停地上坡下沟过河,体力消耗较大;二是地形复杂,从耿峪上路,途中最重要的节点在熊岔,熊岔是个三岔路口,向上是去首阳山的路,向北则是去观音山的路,地理位置很特殊。而从熊岔到首阳山顶还有四条路,都是野外探险路线,有些老路被蒿草树枝覆盖,已经难寻踪迹。没有路的地方,就得徒手抓着山边的悬崖,找着可以放脚的地方,摸索前行。一路上树高林深,看不到一丝太阳。登山者时常会走岔、迷路。因此驴友们相互告诫:“千万不要一个人上山,一定要结伴,或找向导带路。首阳山植被保护得相当好,不但容易迷路,还可能遇上野生动物……”

在秦岭诸峰中,首阳山名气不算最大,不过正因为来的人少,登山难度大,历史文化厚重,才越发显得神秘,让人向往。

熊书记多次上过首阳山,他印象中,首阳山山顶有庙宇两座,一座坐北朝南,一座坐东朝西。其中坐东朝西者已经倒塌;坐北朝南者,内供奉有太白神,门上有一牌匾,曰:首阳胜境。西侧庙宇旁有一小土屋,土屋内有火炕和锅灶,可以做饭休息。“首阳山最有名的就是东西花园,两座花园里都有大片大片的类似牡丹的大团花,全部是野生的,因为吸纳了山风云气,娇艳无比,而且年年都开。山尖的奇石五彩斑斓,人称五花石。山顶还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踩在上面像软垫子一样舒服,草甸内有一个小湖,常年有水,传说是嫦娥洗澡处,此水不可直接饮用。”

谈论着首阳山,我们沿峪道继续前行。此行不远便是香山寺。这香山寺位于耿峪口西山顶,四周柏树成林,传说是后唐庄宗三公主妙善修行的地方。在我国,有关观音来历身世,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妙善公主施手、眼救父的传说了。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国王,最爱他的三女儿妙善,一门心思想为她寻个好驸马,但公主却一心向佛,立志青灯黄卷。国王大怒之余,烧毁佛寺,迫害僧众。国王也因而得下重病,非得有少女献上手、眼,方可得救。公主闻讯,献出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国王病愈后专程到香山寺还愿……妙善公主因此臻至佛教崇高化境,被佛祖封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妙善公主的故事曾被改编为秦腔传统戏《香山还愿》,于陕甘一带久演不衰,而皮影戏《香山还愿》在民间也广受欢迎。说到底,是因为这个故事弘扬了传统孝道,从中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强力渗透。

峪道一侧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香山寺,相传妙善公主最终长眠于此,香山寺遗迹尚存。顺小路上去,山顶有公主庙和公主墓遗址,山上风景绝佳,十分清凉。当地文化学者说,这几年到香山寺的游人不少,不仅是去欣赏风景,更是想感受一种精神传承,教化子女孝敬长辈,期盼家庭和睦幸福。

点将台雄踞峰巅观音山风光奇秀

中午时分,姚红卫从楼观镇开完会后飞快赶来,陪我们采访,一路上介绍了许多有关耿峪的历史文化。

距离香山寺不远,峪道内赫然出现一座类似门楼的建筑,颇有气势,两侧分书“点将台”三个大字,上面有黄色的大鼓。姚红卫介绍说,点将台相传是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屯兵演武点将的地方,也叫点经台。顺这条峪道上去,点将台雄踞大仙峰附近,是山顶一处天然开阔平坦地。点将台海拔2200米,登上去俯瞰秦岭,真可谓三秦在襟,万象在旁。微风过处,能感受到良将伯夷、叔齐的宽广心胸和博大抱负。

从点将台驱车十多分钟,便到达耿峪的另一座奇峰——观音山。观音山位置偏西,为首阳山第二高峰,海拔1998米,因山顶有观音庙而得名,我们顺着长长的石阶路攀登上去,路边是一树树灼灼绽放的石榴花,石阶尽头有一座道观,上书“圣母殿”。殿前小院里坐着一位道姑,她自称姓张,本地人,就住在殿后的小房里,自己做饭,喝从山上引下的泉水。她介绍说:“观音山相传是观音菩萨隐居地,从圣母殿旁边小路上到山顶,就能看到观音庙,又叫铁瓦殿。”上观音庙的小路山势陡峭,古树林立,树荫蔽天。一路上人文景观散布其间:有一座在周至鄠邑一带很出名的“魁星楼”、有孙思邈采药避雨的石窟——“药王洞”,有敬奉关羽的“关帝庙”,有无量祖师塔的“舍身崖”……而山顶的观音庙,史载为明万历年间建造,数百年来历经损毁倒塌重建,至今香火不断。每年农历5月25日为观音山庙会,当地很多人都会去赶庙会,祈求平顺安康。

听着观音山的传奇,我们继续在峪道内行进。姚红卫说带我们去看一块大石头。迎着中午的骄阳,步行一段路程后,一块巨石突然矗立在眼前,上面刻着三个大字“雷打石”,书者为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巨石上面有一道明显的痕迹,似受雷击而成。石头背面刻有文字,经过风吹雨打,字迹已斑驳不清。我们凑近细细辨认,只看清最后落款是清道光年间所立。相传古时部队进入耿峪时,此石挡道,被雷击打后成了这个样子,这是民间说法,真实史实有待专家考证。

中午在农家乐吃饭时,桌上有一盘土豆粉炒腊肉,跟我曾在商洛吃到的味道一样,十分美味。姚红卫说,从耿峪翻过山就是陕南,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也有点像商洛、汉中一带。不仅饮食如此,就连风俗也有点像。陕南山歌有名,首阳山歌也很动听。不同风格的曲调传递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上山有歌,下山有歌,有赶坡歌、退坡歌,还有孝歌、嫁歌……内容广泛,丰富多彩。过去男女老少人人是歌手,或独唱,对唱,或联唱。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会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了。

夏天的耿峪里,鲜桃、黄杏、紫葡萄、梅李子、毛茸茸的猕猴桃等交替成熟,一派田园风光。村民们因在大山深沟中分散居住,走很远才望得见一户人家,一路上也没见到几个人。倒是探险的驴友、赏景的游人,不时能遇到,他们有的是从离此不远的赵公明故里过来的。

耿峪口西北5公里的赵大村,传说是财神赵公明故里。如果说,赵公明代表着“富”的概念,那么耿峪的上源发祥地——首阳山,因有伯夷、叔齐的传说,则突出了人性的“贵”。

耿峪,堪称精神上的富贵之地。

新闻推荐

全国两会精神市委宣讲团 走进市直机关灞桥区周至县 立足岗位 只争朝夕 真抓实干 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认真学习宣传全国两会精神

本报讯(记者黄晓巍)6月15日,全国两会精神市委宣讲团分别走进市直机关、灞桥区洪庆街道航天四院社区和周至县二曲街道城...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