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红色邮差”书记
刚开始驻村,史立业是曲江新区派驻周至县楼观镇马岔村驻村第一书记,那时他骑着一辆红色的摩托车,跑遍了马岔村各家各户,在心中绘制村庄的民情地图……
2019年,马岔村和山下的周一村合并了,史立业再次成了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驻村第一书记,连续几年,他开着面包车抓基础、勤走访,为所在村庄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帮助贫困户找到产业发展致富路,努力写好“长久脱贫”这张答卷。
马岔沟是秦岭72峪里生态环境最原始的峪口,位于马岔沟腹地的马岔村曾是一个手机信号无法覆盖的小山村,全村只有村委会不稳定的网络可以勉强支撑与外界的联系。通讯闭塞、交通不便,致使马岔村多年未能摘掉“穷帽子”。
“凭借国家‘十二五’移民搬迁计划的好政策,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搬到周至县城周边,余下的村民由于没有产业发展,生活较为贫困,可以说‘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史立业向记者介绍马岔村的穷历史。
2017年5月,曲江新区驻村工作队入驻马岔村,随着工作队一起进村的交通工具是一辆红色摩托车。摩托车的主人正是驻村工作队队员史立业。从入驻的第一天起,这台摩托车和它的主人就成为了茫茫大山中的“红色邮差”,奔走镇政府领取政策文件,开会载着第一书记下山,上山帮村民采购生活物资,日常联络外出,摩托车后座几乎都拉着村民。“要出山,找史立业。”“要办事,找史立业。”这曾经是马岔村村民心照不宣的出山方式。
“不落一人”是底线任务,“长久脱贫”是最终成绩单。“我觉得做强集体经济是周一村发展的关键。在帮扶过程中,工作队得到了曲江帮扶资金及周至县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的支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利用周一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通过生产基地,指导农户生产,并按标准收购或代销社员产品。”史立业说。
2019年周一村申请到周至县财政涉农整合资金300万元,通过发展产业直接带动当地115户贫困户,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为贫困户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确保每一户贫困户每年享有入股股金5%的分红收益;间接带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产业就业,按照女工每天80元,男工每天120元,每加班一小时给予加班费10元来计算,每人每月的收入也在2400元至4000元,每年按照8个月的劳动时间来计算,每人每年收入达到了2万至3万元不等。
作为第一书记,他牢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曲江新区、楼观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团结村两委班子,以提升村党支部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抓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本组稿件记者闫珅/文记者郝钟毓/图
新闻推荐
以文艺形式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受到群众欢迎 驻村工作队队长成了剧团“指导员”
在他的指导下,有着130多年历史的周至县泰峪秦剧团焕然一新,依托剧团成立的群众性文艺宣传队,以多种文艺形式宣传脱贫攻...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