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忙炒豆

西安日报 2020-02-23 05:34 大字

○益者三友

在北方地区,农历二月初二叫龙抬头日,民间传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这天正是龙王抬头升天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农村地区也开始春耕。正如民谚说的:“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些朴素的民间谚语,寄托了朴实的农民祈求庄稼丰收的愿望。

在关中农村,每年农历二月二都有炒豆的习俗,人们会炒玉米、黄豆或者用面粉做成的棋子豆,寓意金豆开花、五谷丰登,以祈求吉庆有余、风调雨顺。在有的地区,人们把吃炒豆也叫“咬虫”,也就是俗话说的“咬了虫,牙不疼”。

在笔者的乡村记忆中,老家周至农村历来沿袭着二月二要炒豆豆的习俗。小时候,每到二月二之前,勤劳的母亲都会提早准备,先将玉米粒或黄豆拿出来,挑拣那些浑圆饱满的,剔除干瘪霉变的,晾晒之后,再洗干净。晚上吃过饭之后,母亲便开始炒豆了。她站在土灶台上,给大铁锅里倒入玉米粒或黄豆,先用大火猛炒一阵,挥发掉其中的水分,再开始转入文火慢慢炒。灶膛里面,小火苗轻轻舔着铁锅底,豆类粮食炒熟的清香味道瞬间飘逸在灶房,让幼年的我垂涎不已。

别看炒豆简单,其实也是门手艺活,需要慢功夫。一般这时灶火都要用麦秸秆之类的瓤柴火,不能用树枝树干之类的硬柴火,文火慢炒,隔一会要用铲子轻轻翻一翻,确保每一粒玉米都受热均匀。有的农村年轻媳妇,没有掌握要领,一通大火猛炒,结果要么炒煳了要么夹生。那些年,每到二月二炒豆,母亲都要在灶台跟前手把手指导姐姐们,确保炒出来的豆子清香清脆,咬到嘴里“嘎嘣”一声,听着就让人嘴馋,若要送给乡邻,也不能让人笑话。

在周至一些农村,这一天还有炒馍豆的传统习俗。比如,县城东边终南镇一带的农村,每年二月二,家家户户在天亮前都要用面粉加上调料烙成薄饼,再切成小块,放到铁锅里炒制成馍豆,有的也叫棋子豆。棋子豆吃起来口感酥脆,最受妇女和娃娃们喜爱,也算是经济落后时代的乡村难得的拌嘴零食。

后来,随着爆米花机的使用和普及,农村手工炒豆的人家越来越少了。许多人为图省事,直接从家里端上一碗玉米粒或黄豆,交给那些走街串巷爆米花的小贩“代加工”。每到二月二跟前,各村街巷里最热闹的就数爆米花的摊位了。娃娃们平常很少见这个机器,都围成一圈看稀罕。只见那个外形像葫芦的铁疙瘩,架在火炉之上,在小贩手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待火候一到,小贩瞅了瞅压力表,便停下风箱,将铁葫芦倒提起来,放进早已准备好的长长的蛇皮袋袋口。此刻,围观的娃娃们早已撒腿散去,纷纷捂住了耳朵!那小贩将手中的扳手使劲一扳,只听见“通”一声巨响,爆米花便散了出来,恰好倒进了那长长的蛇皮口袋里。偶有少数零散的爆米花散在外面,也早被眼尖的娃娃捡起来,赶忙放进嘴里,嘴馋呀!

那些年,村里的老太婆们还是坚持手工炒豆,对这些机器炒制的爆米花不以为然。从口感讲,爆米花机炒出的黄豆,由于温度过高,黄豆过于酥脆,口感倒不如铁锅炒的好吃。过去农村人经常说,七八十岁的老汉若还能咬得下炒豆,说明身体还硬朗。其实,现在想一想,农村老太婆们除弹嫌机器炒豆的口感没有手工的好吃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嫌花钱,每次爆米花总要花费乡里人一块钱哩。

这些年,随着农村务工人员大量外出,每到农历二月二,在老家农村几乎很少有人再手工炒豆了,更多的是直接买小贩们打好的成品爆米花或棋子豆,虽然味道很丰富,但似乎少了些乡村的烟火气息。有同学在微信朋友圈感叹,自从离开家乡在外读书工作之后,很少再能够吃到正宗的家乡炒豆了,真是遗憾哪!是啊,炒豆这一传统的民间吃食,在农村人心里,不仅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传统民俗文化,更是承载了浓浓的乡愁味道。

新闻推荐

“众信医药”慷慨解囊助力疫情防控

捐赠现场,雁塔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主要领导及众信医药超市乔元辉董事长(左)众信医药助力抗疫捐赠现场捐赠现场,长乐中路街道...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