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审判工作 化解社会矛盾 西安市周至法院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西部法制报 2019-12-03 01:42 大字

周至法院送法下乡。(资料照片)

今年以来,西安市周至县人民法院严格落实县委平安建设各项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法院实际,充分履行审判职能,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截至12月2日,共受理各类案件5931件,结案4841件,结案率81.62%,有力促进了平安周至建设。

以专项斗争为抓手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周至法院始终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谋划、周密实施,全面推进案件办理、线索摸排、“打财断血”、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依法审结了以王朝阳为首的全市首例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并迅速将其罚金刑执行到位,彻底摧毁其经济基础,案件的审理情况被中央电视台等上百家媒体广泛报道,取得良好社会效果。该院进一步加强对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盗窃、诈骗等常见多发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群众安全感;依法审理了全县首例破坏营商环境案件,判处被告人付某等4人有期徒刑3年至3年10个月不等刑期,并处罚金,为企业家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以化解矛盾为目标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周至法院围绕群众司法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强化民商事审判,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周至地域和乡土特点加强巡回审判,选取典型案件,将庭审搬到村组院落、田间地头,以案说法,宣传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公序良俗,助推全县“三线五风”建设;在家事审判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促进家风建设,维护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强化民生保障力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快执机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强化借款合同纠纷审查力度,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妥善审理涉及重点项目、民营企业等案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优化了营商环境。

以打击拒执为手段 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执行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周至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威慑机制,用足用活执行措施,在县委政法委的领导下,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联合创建了“三步走”打击拒执犯罪新机制(发布处罚通告→逾期移送公安或提起刑事自诉→判处拒执犯罪)。截至目前,周至法院先后发布了三期执行通告,共敦促131案140名被执行人限期到法院履行义务,接受处罚,对逾期未履行义务的103案114人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其中,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共12例,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共12例,通过合力打击,全力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空间,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以“两项机制”为载体 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周至法院不断挖掘“一村一调解”和“一校一法官”两项机制新内涵,持续加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和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今年年初,顺利完成了第三届调解员的重新选聘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调解员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调解员作用,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依托“一校一法官”机制,持续深入开展校园普法活动,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青年法官定期走进校园开展法治讲座,为广大师生送去法律“营养套餐”;举办法院开放日,邀请师生前来法院观摩庭审现场,零距离感知司法活动;拍摄了第二部法治微电影《那年我们十四岁》,在9月1日“法治第一课”上播放,引发全县师生热议;周至七中和马召知行小学建成了两个“红领巾法学院”,全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下降。

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 全面打造阳光司法

周至法院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促进司法公正,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积极推进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和庭审直播“四大公开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庭审直播172件;运营好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人民号、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该院结合“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法官干警开展普法活动,不断夯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开展“两代表一委员”集中走访活动,宣讲全县平安建设成果,全力助推“平安鼎”争创活动。罗成标记者刘嘉

新闻推荐

立足就医“痛点”促进服务革新不断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

莲湖区西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医生为患者进行中医理疗“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