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本地资源谋求跨越发展,后黄池村 探索产业兴村富民新路子

西安日报 2019-06-03 06:06 大字

香菇厂负责人彭世洋正在给苏仁勇书记讲述大棚内蘑菇的种植情况。(记者 张曦 摄)

■记者王远之张曦

位于秦岭黄池沟内的后黄池村是楼观镇三家庄村的一个自然村。受山区条件限制,后黄池村是省定贫困村。2017年5月,曲江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围绕产业发展,这个沉寂了多年的山村正在孕育新希望。

合作社为产业发展筑基

“要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我们首先考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曲江驻后黄池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苏仁勇说,集体经济发展了,村上有钱了,才能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带领全村共同富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曲江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村上制定了“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确保这一方向正确,苏仁勇邀请省农业厅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规划专家入村调研,共同为后黄池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结合前期调研情况,曲江驻村扶贫工作队发现黄池沟野生猕猴桃资源非常丰富。为用好这一资源,2017年10月西安后黄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苏仁勇说,果业合作社由陕西省农业厅为70余户村民提供股本金与果业公司合作,农民负责野生猕猴桃的采摘及看管,公司负责猕猴桃的收购、包装、销售,与农民共同分享收益。“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但可以盘活野生猕猴桃资源,而且能助力群众和集体增收。

村集体经济从险象环生到信心大增

后黄池村地处秦岭山中,环境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香菇、蘑菇等食用菌。为用好这一条件,壮大集体经济,2015年左右,村集体建了一个香菇厂。但因为技术、经营、管理不到位,香菇厂一投产便陷入困境。面对10多万元的债务,为避免集体经济受损,村上决定将香菇厂承包出去。

“当时我每月有7000多元的收入,说实话有些不想弄。”临危受命的彭世洋是后黄池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因为深知乡亲们辛劳和疾苦,一没技术二没经验的彭世洋,凭一腔热情要带领乡亲们脱贫。

食用菌种植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菌株生长初期,只有针尖大小,为了保证菌株健康生长,彭世洋经常会半夜起来,到棚里检查菌棒。单棚按3000到5000棒,要一个一个看过来,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在边干边学的实践中,彭世洋开始关注研究市场。“咱村温差大,种出来的蘑菇和香菇肉厚,这一点是平原地区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经过三年多的摸索,去年彭世洋“终于见到回头钱了”。“去年挣的10万,和投入相比,虽然还赔着,但这10万却说明咱经营对路了。”随着种植技术日趋完善,加之对市场把控越来越准确,彭世洋信心大增:在改造原有35个大棚的基础上,添置设备并再新建5个,让香菇厂的规模扩大到40个大棚。

香菇厂示范带动作用初现

“咱这是村办企业,用人优先考虑当地村民,主要还是想发挥带动作用。”彭世洋说,从账上看,每年香菇厂开出去的工钱都在35万元左右。在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随着蘑菇种植效果逐渐显现,村民田志勇等两户已经有了在山下移民新村建大棚的意愿了。

“说起香菇厂近两年的发展,我得感谢苏书记。”彭世洋说,过去路不好,送香菇的车颠簸着出去,稍有碰磕之后,香菇的卖相差、价格低。但在通村路修好之后,送货速度更快,香菇的品质和价格也更有保障。为支持香菇厂发展,苏仁勇还专门邀请西北农林大学的专家,为彭世洋提供食用菌种植技术指导。“香菇厂是村办企业,也是村集体经济的代表,下一步我们也有计划。”苏仁勇表示,接下来他准备申请更多的扶贫经费,进一步改善香菇厂的生产条件。

养蜂是后黄池村的传统产业。为获得高质量的土蜂蜜,村民大多将蜂箱放置在高处峭壁上,但检查起来却麻烦且危险。为改善这一状况,苏仁勇通过曲江管委会定制了118个智能蜂箱。“智能蜂箱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蜂箱情况,打开手机APP就能了解到每一个放置在野外的蜂箱情况,大大减轻了蜂农工作量。”销路方面,苏仁勇说,目前已联系曲江农业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了包销协议。针对村里留守老人,后黄池村拉长产业链发展林下经济,依托“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新闻推荐

2018年西安市4534户41211名在册贫困户脱贫 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本报讯(记者郭旭)5月29日,记者从全市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西安市圆满完成了既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