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施策发展特色产业 解码周至县富仁扶贫模式
富仁村村民在村里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工作。(记者 雷伟东 摄)
■记者廉晶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地处黑渭湿地的周至县富仁镇,如何破贫困之冰,助群众脱贫?12月18日,记者走进富仁镇下高村、富仁村,解码产业扶贫的“富仁模式”。
说起下高村的变化,在县城工作的楚师傅感受颇深:“下高村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下高村位于芦河边,以前路过的时候,路面坑坑洼洼,房屋也不整齐。现在路也宽了,村子也越来越美了。”据随行村干部介绍,下高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已经拓宽道路2400米,更换了70盏路灯,新建的2个文化广场也已投入使用。
与下高村相距20公里的富仁村,拥有大量闲置土地,但由于多为河滩沙地,只能种植蔬菜瓜果。如何将这些土地变闲为宝?富仁村党委书记翟新周告诉记者,他们的“妙招”是引进企业,村企联合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
深冬的富仁村碧青园项目基地,一望无际的菠菜田成为冬日里的一抹耀眼的绿色。据了解,富仁村已陆续引进包括碧青园项目在内的三家企业,每家企业占地2000亩左右,主要种植蔬菜和杂果。翟新周介绍,富仁村的村民每亩土地的流转费用为1000元/年,每三年上浮10%。除此之外,企业还将提供就业岗位,优先满足富仁村村民的就业需求,日薪为100元。而贫困户则直接成为菲祺源项目和航天基地光伏扶贫项目的股东,每年每户可获得分红3300元到3500元不等。
据翟新周介绍,目前菲祺源项目已发展成为集采摘体验、旅游观光、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他们正在通过发展净菜加工、特设摊位等措施拓宽碧青园项目蔬菜的销路。村企联合,以发展特色农业助力脱贫的模式已初具雏形。下高村、富仁村是富仁镇因地施策、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扶贫的缩影。“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便是我们富仁镇扶贫模式的核心宗旨,对症下药、因材施策才能让群众真脱贫、脱真贫。”富仁镇人大主席王恩娟说。
新闻推荐
华商报12月20日消息,村民宋师傅觉得这件事情很蹊跷:明明存在问题,但很多人都说不知道。要求打100米深灌溉井,实际只打了60米...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