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明珠清泉观

西安日报 2018-09-16 05:13 大字

檐下砖雕(马越 摄)屋檐脊兽(马越 摄)

○关中人

青山绿水、人文荟萃的周至大地,古寺宫观遍布乡村,人文历史遗存众多。据历代《周至县志》、民国十四年《民国周至县志》等文献记载,建国初期,全县寺庙宫观多达三十余处,形成了原生态的历史文化风景线。其中,位于县城西南的清泉观便是一个重要历史遗存,虽偏居乡村一隅,几经兴废,但历史渊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为关中地区一座道教名观,曾享誉三秦大地。

清泉观位于师家庵村东北,始建时间不详。据文物保护碑资料记载,相传清泉观兴建于秦,属秦始皇出巡游玩途中歇住之所。因东侧有一沟,暖泉从沟底流出,草木茂盛、竹林相映,令人神清气爽、似入仙境而冠名,始称“清吾苑”。西汉元封年间,因武帝崇尚老君,扩为“清泉观”,名称沿用至今。2005年,现存建筑——老君殿被周至县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从建筑式样看,清泉观总体呈现典型的道观传统建筑风格。据文物保护碑资料及当地村民介绍,虽然历史上清泉观建筑遭多次损毁,但其建筑规模恢弘,占地数亩,环境清雅、庄严。建筑式样具有一定典型特征,建筑装饰及室内摆设带有浓重的道教文化色彩。建筑依照道教高台阶、大屋顶、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堆成的传统建筑风格,还建有东西对称的钟楼和鼓楼。

清泉观最南端为戏楼,戏楼前为观前广场,山门两侧,栽植两行古柏粗大苍翠,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住观道士在树顶高悬一盏风雨灯,也称高灯,为村民提醒月初、月中的日期(过去农村大多没有日历)。广场北端有两大青石狮守护,狮后为前殿,中为卷蓬殿,最后为后殿,也称“三清殿”。在前殿门内靠近院墙有钟、鼓二亭,东亭悬挂巨钟,西亭内置三尺大鼓。后殿为观内的核心建筑,为清泉观的主殿,建筑宏伟、雕梁画栋,殿内供奉道家“三清”尊神。由于后来清泉观长期供奉太上老君,人们习惯把清泉观称为“老君庵”,直至现在,当地村民仍将三清殿称作“老君殿”。殿间柏树道路相通,庄重雄伟。殿后翠柏环绕,环境优雅。清朝年间,清泉观得到多次修缮增建。

可惜的是,时至今日,当年清泉观的铁狮、塑像、石碑、供案、石灯、巨钟、护栏等一应建筑物件已毁,唯留后殿、古柏等。尤其珍贵的是护山门外两对石狮,高0.84米,口衔流苏,虽然历经沧桑,但形态逼真,十分威严。

原清泉观中六大圣殿仅存的一座后殿——老君殿,属清代时期修缮,是清泉观的核心建筑。老君殿为砖木结构,南向,面阔3间,进深2间,面积约120平方米,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重修。建筑风格总体呈清代建筑风格,硬山顶,灰布瓦抬梁式梁架,前、后檐均有斗拱,雕梁画栋。尤其是屋檐及横梁上的有保存较好的彩绘,美轮美奂。2016年,西安建大祁嘉华教授偕专家组一行赴周至考察清泉观,对其建筑彩绘艺术曾给予高度评价。大殿的大门、窗棂均为木工手工制作,做工精细,气派非凡。大殿两边山墙上还有精美的大块砖雕,有动物、花卉、祥云等图案,非常精美。值得一提的是,殿顶的五脊“六兽”,工艺手法讲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如今看来,与楼观台、重阳宫等著名的关中道教场所相比,虽然清泉观声名较小,史料记载也不详实,且多数古建筑及文物遭受损毁,留下诸多不可弥补的遗憾,但经过近代文人学者挖掘,先后整理出不少学术研究和民间传说资料,热心人士还成立了清泉观研究会,清泉观的历史地位逐步得到学术界和社会关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是清泉观过会的日子,附近村民都会前来烧香。2013年农历二月,县上有关部门、镇政府及清泉观研究会,还专门举行了隆重的文物保护碑立碑揭碑仪式,旨在进一步保护文物、传承历史、弘扬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西安市召开脱贫攻坚上半年总结暨“秋季攻坚”动员会 确保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任务达标

本报讯(记者庞乐)昨日下午,西安市召开脱贫攻坚上半年总结暨“秋季攻坚”动员会,全面总结全市脱贫攻坚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