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农村电商发展① 农村电商催生陕西农业农村经济新裂变

陕西日报 2018-09-03 06:21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向华 孙超 见习记者 赵莎莎

7月11日晚6时,西安五建东城桃园小区的居民早早聚在一起。随着一辆车身标识来自临潼的货车缓缓驶入小区,还未等货车上的生鲜果蔬搬下来,小区居民已围拢上来,纷纷认购自己之前下单预订的农产品。

被小区居民围在中间的王广,当天下午才和司机一起从西安市临潼区的生产基地拉回一车生鲜果蔬。这是王广7月以来第二次跟车来到这个小区,晚上8时,王广的一车生鲜果蔬全部售完。此时,在该小区的农产品展示推广活动也暂告一段落,之后王广将把该小区的客户需求信息通过微信引流到线上交易平台。

随着电子商务在陕西农村快速普及,蓬勃发展,这不仅大大拓宽了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断更新着农民的经营理念、催生了农业的新业态、增添了农村的新动能。

从解决农产品“卖出去”到关注“卖完”和“卖好”

电商平台畅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渠道,王广的生意也从农村拓展到了城市社区。

15年前,王广还只是一名普通的种植户,他在临潼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蔬菜瓜果,但行情不好时产品常常出现滞销。随着互联网兴起,王广开始做农产品网上批发。但受限于自身运输能力,王广的生意一直集中在临潼周边县区。

2016年,王广发现地头直采的农产品在城市社区很受欢迎,于是决心向社区发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与之前的供货方式不同,城市社区居民的消费更多元,需要及时送达,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社区分布不集中,需要新的营销方式拓展客户。于是,王广迅速找到合伙人成立了疯兔快跑公司,打通农村到城市、城市到社区的运输断点;分步骤在不同社区招募体验者,让社区大妈先免费体验,自己再送货上门展示推广;利用微信将同一社区居民建群,居民在群里既可互相交流食用产品的感受,还可以下单订购。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不断升级,现在的农村电商不光要解决把农产品卖出去的问题,更要关注‘卖完\’和‘卖好\’问题。”西安电商协会会长赵其森说。

四年前,27岁的临潼小伙张博攀开始创业,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他就是想通过网店扩大当地石榴和火晶柿子的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价格。

刚开始,销量的确上去了,订单最多一天能有几十单,然而随着销量的增加,退货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张博攀调查发现:收上来的果子存在以次充好现象;另外,石榴在快递运送过程中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做了电商后,随着客户群扩大,客户对果品的口感和体验要求越来越具体。”张博攀说。为此,张博攀建了个泡沫箱厂,专门生产物流包装缓冲材料。“果品质量和包装改善后,用户的体验更好了,产品销量和价格自然就上去了。”张博攀说。

“自从村上有了专业石榴电商,我就专注于石榴新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了。”临潼区秦陵镇姚池头村村民郑新华说。通过在太阳能、防草布、节水灌溉、过滤系统等石榴生态种植方面的不断投入,郑新华种植的石榴通过临潼区绿色产品认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在电商催生出的新模式下,传统的农产品买卖模式正在发生改变。随着经营理念的变化,也倒逼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和完善。

电商倒逼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7月27日,沿着108国道,记者来到周至县金周御园纬一路,周立坤的西安秦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位于这条路上。走进公司,只见包装精美的秦岭土蜂蜜、秦周枣花蜜等整齐摆放在展销柜台上;旁边的办公桌,工作人员正围着电脑密切关注阿里巴巴网店上土蜂蜜的交易情况。

这里也是秦周农特产品线上线下体验店。负责人周立坤介绍,他们公司最开始只是通过当地合作社从事中华蜜蜂的养殖、蜂蜜生产等。后来随着市场对蜂蜜质量和品类要求的提升,公司开始做蜂蜜产品的收购、加工、净化、包装和批发业务。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随后公司又成立了专门的电商公司,开辟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下一步公司还计划建一个农副产品加工暨电商物流配送中心,解决蜂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周立坤的经营理念非常清楚,即从养殖入手,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品类,最终延长农特产品产业链。

如果说周立坤是从生产端入手完成产业链的构建,那么中国猕猴桃网的创始人陈博则是从销售端切入,围绕猕猴桃打造了一条垂直化、精细化产业链条。

周至县以盛产猕猴桃闻名全国。2004年,周至县猕猴桃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开始走向世界。同年,陈博大学毕业,凭着满腔热情和所学的计算机专业,创办了国内首家猕猴桃专业网站——中国猕猴桃网,第二年他又成立西安市三秦果业有限公司,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从猕猴桃叶子到根,与猕猴桃相关的东西我们都做,比如果粉、果干、果汁、果酱,以及种植猕猴桃用的工具、农药、苗木等。”陈博说。如今,凭借中国猕猴桃网,陈博已经打通了从猕猴桃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链条。

今年3月,临潼区石榴红生态科技园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农业大脑”项目,意欲通过大数据管理,将农副产品生产问题解决在萌芽期,以期实现石榴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当网上销售农产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反向改变农业产业链条。”赵其森说,电商带来的是整个产品链甚至产业链的不断拓展和完善。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由随意化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由种什么卖什么,转变为卖什么种什么。

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

“互联网+”不仅使农产品订单实现裂变式增长,还涌现出一批电商新农人代表,让乡村传统产业焕发了生机。

从事草莓深加工的长安区新型职业农民瞿文波,2016年底,开始尝试用直播平台营销草莓酒。每晚8时到9时半,瞿文波通过直播回答粉丝提出的涉农问题,并推荐一些苗木新品种,与农民、客商分享农产品供求信息。目前瞿文波的直播平台粉丝量已突破百万。通过直播平台,瞿文波聚集了一批涉农客商、种植户、农业专家,打通了线上线下渠道,先后促成了上万单交易。

如今,陕西的土豆姐姐、柿饼哥等一大批农村“网红”,不仅带火了当地农产品销售,更增强了体验感、场景感,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活力。这些电商新农人代表正在加速形成“一个吸引一串,一串辐射一片”的裂变效应,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据统计,2017年陕西农村网络零售额129.13亿元,同比增长51.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95亿元,同比增长80.3%。截至目前,陕西省98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区、市)中已有79个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7944个行政村建成电商服务站。全省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09个、镇村快递服务站点5538个。快递企业超过450家,城乡各类服务网点5752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9%。县、镇、村三级电商和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培训、孵化、产品包装和营销服务陆续展开。

虽然电商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农村电商的发展仍存在短板。

新闻推荐

周至县拆除秦岭北麓5万多平方米违建

本报讯(记者程靖峰)连日来,周至县扎实做好秦岭北麓违建专项整治工作。截至8月24日,该县已拆除秦岭北麓违建48处,面积5.03万平...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