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类(11人)

陕西日报 2018-08-04 07:11 大字

钟简娥

刘先蕊

邢玉龙

王琳

计宗英

张水珍

李艳华

陈天强

史亚超

陈进珍

唐伟丽

钟简娥,女,1982年4月出生,周至县集贤镇人。钟简娥自幼被过继给表叔抚养,从小就懂事孝顺。学生时代,为照顾把自己带大的奶奶先后两次辍学。结婚选婆家,她的首要前提是能共同赡养照顾养父和伯父。结婚后,丈夫在外打工,钟简娥只身挑起养父、公婆和两位伯父的衣食起居。其中,丈夫的伯父长期瘫痪在床。多年来,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干完家务干农活,忙里忙外。五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在她的照料下过得虽然清贫却很幸福。她先后获得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刘先蕊,女,1954年1月出生,西安市临潼区相桥敬老院院长。1990年,在临潼区相桥敬老院濒临解散之际,刘先蕊出任院长。28年来,她和全家人一起管护了100多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每天清晨6时,他们全家就起床开始了忙碌的一天。烧水、帮老人们穿衣起床、洗漱、上厕所……等全院的老人们都起来了,又忙活着打扫整理院子和老人的房间。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刘先蕊挨个用轮椅推他们到餐厅,有的甚至要一口一口地喂。每逢老人临终,他们一家人都会细致地为老人剪指甲、刮脸洗头、穿寿衣,为老人守灵。敬老院的老人们都觉得这里像家一样温暖。

 邢玉龙,男,1960年9月出生,陇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他几十年如一日赡养照顾多病的父母及聋哑未成家的二叔,照顾患精神病同母异父的大哥;在弟弟、弟媳患病医治无效相继离世后,他又承担起抚养侄子和侄女的责任。他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为人师表,把学生当自己孩子对待,常常送生病的学生回家或去医院陪护就医,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积极关爱农村贫困学生,在自身家庭生活拮据的情况下,资助贫困学生的费用达6万元。他先后获得宝鸡市道德模范、陕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王琳,女,1975年7月出生,宝鸡市南苑老年公寓院长、宝鸡市聚福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她热爱社会养老事业,2001年创办了宝鸡首家民办社会养老机构——宝鸡市南苑老年公寓。17年来,王琳以院为家,像儿女一样守护在公寓老人身边,给老人铺床叠被、梳头洗脸、擦屎端尿,帮助老人进食、服药,为老人推拿按摩,样样细致周到。为了让老人吃好,她请来高级营养师指导老人配餐;为了让老人心情愉快,她经常请艺术团体和大学生志愿者来为老人演出节目。她用一颗孝老敬老之心,把这个特殊的大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17年来,公寓接纳的老人数以千计,每一位老人都过得舒心幸福。她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

计宗英,女,1936年1月出生,彬州市北极镇人。1953年,17岁的计宗英经人介绍嫁进孙家。当时,小叔子孙豆豆7岁,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刚过门的她,除了负责老老小小7口之家的吃穿,还要蒸馒头、擀面条、做豆腐拿到庙会上去卖,以补贴家用。1993年,三儿子和丈夫相继离世,计宗英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承担起照顾小叔子的全部责任。如今,小叔子已75岁。他逢人就说:“长嫂如母,要不是嫂子照顾,我早就没了。我的一餐一饭、七病八灾多亏嫂子照顾!”目前,计宗英已经82岁高龄。义无反顾地照顾小叔子60余载,她的行为感动相邻,在十里八村传为佳话。她先后获得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张水珍,女,1963年4月出生,铜川市耀州区人。她30年来无怨无悔地照顾伺候6位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在先后送走4位老人后,她目前还伺候着78岁的大娘、74岁的五保户小叔父。两位老人都行走不便,特别是小叔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经常大小便失禁。张水珍每天变着花样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经常为老人擦洗身子、收拾房子,把老人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她先后获得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李艳华,女,195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铜川市耀州区高速客运站退休职工。2010年的一场车祸,使李艳华的儿媳妇成了植物人。儿子工作忙顾不上家,李艳华除了接送孙子上学,其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照顾儿媳上。多年来,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儿媳喂饭、喂水,擦洗身体,清理大便,清洗衣服被褥,按摩训练说话。经过她的悉心照顾和多方求医,目前儿媳妇的上半身已能翻动。她先后获得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陈天强,男,1966年3月出生,富县张家湾镇人。2000年4月10日,一位路过门前乞讨的老妇人讨饭充饥,陈天强将刚做好的热饭端给老人吃,见老人可怜无处可去,便将老人收留在家中。这一收留就是18年。18年来,陈天强夫妻对老人就像对自己老母亲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端茶送水,洗衣做饭,有了好吃的第一时间想到老人,没事就陪在老人身边聊天说话。陈天强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做出榜样,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好好孝敬我”。他先后获得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史亚超,男,1987年4月出生,洋县戚氏街道人。史亚超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儿女再婚。在丧夫之痛打击和窘迫生活的重压下,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史亚超忍痛辍学,他一边帮继父种地,一边照顾生病的母亲,还四处打零工供妹妹上学。2008年,哥哥患上精神分裂症;2013年,继父患上淋巴癌和食道癌。史亚超独自照顾他们。继父住院直到去世,他不分昼夜陪护照料,同房病人都羡慕有这样一个“好儿子”。目前,母亲病情逐渐稳定,妹妹已经高中毕业,史亚超带着哥哥到深圳边打工边继续看病。他先后获得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陈进珍,女,1972年6月出生,旬阳县蜀河镇人。陈进珍的家庭有11口人,其中母亲患有精神病,小叔子近乎植物人,婆婆80岁高龄,还有三个学龄小侄子。20多年来,这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农家妇女用柔弱的肩膀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庭。她是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是母亲、婆婆和小叔子的依靠,更是侄子们的再生父母。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如今小叔子已勉强能站立。无论生活多艰辛,三个侄子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始终有保障。在历尽磨难的人生境遇中,陈进珍从不逃避,而是把爱变成一种责任,主动承担、坚强面对。2016年,她获得旬阳县第三届“十大孝子”荣誉称号。

唐伟丽,女,199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山阳县十里铺镇人,商洛学院大二学生。2014年6月,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她的父亲遇难、母亲终身残疾。当时,年仅20岁的唐伟丽不得不辍学,回家照顾母亲和弟弟。经社会及亲友帮助,她于2015年复学考入商洛学院。上大学以来,她带着母亲租住在学院附近,放学后就回家陪伴和照顾母亲,并兼职赚钱补贴弟弟的学习生活费用。她先后获得陕西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要求商户到指定店买推车 价格比别的店贵一倍多 周至县城管局执法队副队长停职

华商报讯(记者佘晖)华商报昨日A06版报道的周至商贩被城管人员指定购买手推车一事有了最新进展。昨日,周至县城管局...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