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教育扶贫有了“国际范”乡村校园来了20多名“洋老师”

阳光报 2018-05-25 01:57 大字

  刘春艳 李蓓蕾 记者 赵生杰 文/图

  “Twinkle,twinkle,littlestar,howIwonderwhatyouare……”5月23日,在来自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阿里的带领下,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周至县竹峪镇竹峪中学学生宋佳帅也跟着同学们唱起了欢快的英文歌曲,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乡村校园来了“洋老师”

  “和城里相比,这里的教学条件有限,孩子们的英语基础普遍都不是很好。”周至县竹峪镇竹峪中学的教育主任刘小龙说,“现在好了,有了这些‘洋老师\’帮助学生辅导英语,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劲头都被调动了起来。”

  刘老师口中的“洋老师”是来自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留学生。这支由20人组成的留学生志愿者队伍,从今年5月份开始,每周三都会轮流过来为学生们进行英语授课,帮助他们感受外国语言的魅力,打开认识世界的眼界。

  “课堂上的口语练习和游戏互动,能增强大家的自信心。”刚刚给同学们上完课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埃尔法表示。

  “MynameisDongdong,Iliketoplaytabletennis……”一向内向腼腆的张东东用英语流利的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贫困家庭的学生,张东东学习成绩一般,在以前这样的课堂发言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缘起“美丽乡村行”

  说起这些留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的独特缘分,还要追溯到“五一”小长假的“美丽乡村行”采风活动。

  当时,竹峪镇邀请了西北大学的55名留学生来探访这里的美丽乡村,并设计了“走进农户看变”“周城文化鉴史”“农家小院品味”等一系列充满乡趣乡味的小活动,留学生们在赏美景、尝美食的同时,也对基层的广阔农村也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在贫困户宋振生家做客闲谈时,留学生们了解到他的孙子宋佳帅英语成绩不理想,留学生纷纷踊跃报名,想为其补习英语。

  合作的意愿在双方协力下很快“落地生根”,据竹峪镇镇长李想介绍,5月1日,竹峪中学与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正式结成教育帮扶对子,学院专门选拔了一批英语基础扎实的留学生,开始对竹峪中学的学生进行长期英语培训。

  教育扶贫拔“穷根”

  钱列芝是竹峪中学七年级学生,她家是竹峪镇丹阳村有名的贫困户,父亲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肩上。

  “性格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对一帮扶老师竹峪中学张林平对钱列芝的第一印象。为此,在具体落实教育扶贫的政策中,除了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政策外,还专门为她申请了减免教辅资料、学生保险等优惠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家庭负担。

  如今,钱列芝的姐姐技校毕业,在西安一家幼儿园工作,收入足够一家人开销,母亲再不用为生计发愁。钱列芝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久违的笑容又回到她的脸上。

  教育扶贫不仅改变了钱列芝的生活,也让和她一样的家庭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周至县安排全体老师“走下去”送服务、聚民心,通过“送教上门”、结对帮扶、集体励志会、贫困学生大家访等一系列面对面、心贴心的活动体验,让孩子们心中的“小太阳”发光发热,散发正能量。

新闻推荐

西安政协“文化扶贫”助力山村振兴

 本报讯(盛小宁郭曼)5月20日,西安市政协机关离退休处组织金秋长安古乐队和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部分艺术家组成“...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