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展技艺 一门一楼凝韵味
牌匾文字“耕读传家”
精美的砖雕
拱形门洞
○益者三友 文/图
门楼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传统建筑之一,是一户人家经济社会地位的主要象征,也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在封建社会,门楼历来都是王公贵族所专有,其高低、大小、砖瓦材质、彩绘文字等方面都有相应规定,被严格分出三六九等,与身份地位所对应。民间历来有“房子有价门无价”的说法,所谓“门第等次”,也即为此意。
关中地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门楼作为传统民居建筑的外观主体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构成了具有标志性的独特景观。关中民居,一般为一家挨着一家成排而建,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典型布局是从门楼进入,形成狭长的庭院。自然,门楼就是一个庭院的“门户”,对外起到识别身份、隔离外街、护卫庭院的社会功能。按照西安美院学者张犁的相关研究,关中民居门楼历史悠久,并且逐渐形成了包括屋宇式、随墙式等在内的不同种类,充分显示了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和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内涵丰富,人文厚重,为三秦大地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按照主人经济状况,门楼可简可繁,可砖可木可土,最简单的,也就是一个稍微比外墙高一些的简易小屋檐,起到“分门别户、遮风躲雨”的作用。而复杂的一般为砖木结构,高门大户,墙面还刻有砖雕,顶部有挑檐式的屋檐设计。
一个偶然机会,笔者在周至县某乡村发现一处民国时期的门楼,整体保存尚好,距今约八十年历史,为方圆几十里保存较好的一处门楼建筑。该门楼位于一闲置的老屋门前正中位置,两边连接的土墙已倒塌,仅剩门楼还高高矗立在村巷。门楼高约5米,宽约2米,为屋宇式纯砖木结构,青砖堆砌,砖雕精美。门楼正面为高约3米的拱形门洞,内嵌一对开大木门,门面上钉着四排数十枚铜钉顶,门槛、门墩等附件一应俱全,十分森严。
门洞上方拱形边沿为精美的砖雕花边图案,环绕半圆形,起装饰作用。门楣上有一大幅长方形砖雕匾额,刻有“耕读传家”四个繁体大字,寓意着主人家严格遵循辛勤耕作和热爱读书的传统。牌匾两边左右对称,各有一正方形砖雕图案,牡丹花、花瓶、花座、香炉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匾额上方,为复杂的砖雕造型,有梅花、葡萄、向日葵等花卉,还有青砖隔成的横档和脊兽,均为左右对称设置,全部为浮雕手法,立体感非常强烈。门洞最上方为屋檐式挑檐,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用椽木、布瓦构成屋檐和屋脊,结构严谨,古朴大方。
该门楼最有价值的地方,当属其精美的砖雕,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砖雕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装饰艺术,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等的艺术装饰,起到装饰美化作用。其历史悠久,与木雕、石雕并称为著名的“三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史料显示,砖雕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北宋时形成砖雕,成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张犁认为,“明清之后,关中地区社会情况趋于稳定,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传统民居建筑发展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潮。”因此,西安、咸阳、渭南等关中周边农村的民居中还能见到一些保留下来的精美砖雕。从该门楼砖雕技术看,无论是最大面积的牌匾,还是小幅的花卉,要么是整块青砖雕刻而成,要么是由两块青砖拼接为一图,全部采用浮雕手法,将牡丹、葡萄、梅花等吉祥图案雕刻得细致到位,构图细腻、稳重大方,又不失华美的意境,风格上细节饱满、粗犷奔放、动感强烈,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寄托了吉祥、美好的生活寓意,显示了当时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智慧。
据了解,民国年间,该院落此前为一般民房,为迎娶当地一大家闺秀,主家才耗费巨资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庭院,占地面积约4分地。两边有厦房,中间为地势稍低的天井,后面正中为正房,该门楼位于前院正中。笔者清楚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还大量存在土木结构的民房,谁家的门楼或窗户用青砖包个门窗,都算是家境殷实的,多数民房都是土木结构。所以,在民国时期,一个小乡村里能建一座如此气派的门楼,确实少见。这样气派的宅院,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座门楼,便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历史、文化、建筑等内容的综合体。从民族历史文化角度分析,门楼不仅仅是一个传统建筑,更承载了当地的民俗民风、礼教礼法、生活理念、道德修养、艺术审美等文化内涵,展现了蓬勃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韵味,可以说,是一个地区人文历史风貌的“活化石”。
时光荏苒,随着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年,能够保存下来的关中老门楼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珍贵。现在,在这普通的乡村,还能看到如此古朴的老门楼,确实让人激动,更让人感叹。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悦记者张利平)为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最大限度地确保大众用药安全,从今年年初起,周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药品流通领域非法渠...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