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 不等不靠 他们用勤劳双手 实现致富梦
“当个贫困户一年给个一两万元,也富不到哪儿去,花自己挣的钱,俺一家心里才舒坦。”家住周至县集贤镇北街村的脱贫户田有社这样说。
昨日,在秦岭北麓环山路南侧一家农家乐,记者见到了当地有名的脱贫户田有社。田有社的父母患有慢性病,2016年,他家被识别为贫困户。看着周围的朋友、邻居日子越过越红火,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2017年初,在镇、村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田有社在山边开了个农家乐,不到一年时间,他不仅还了1.5万元外债,还攒了两万多元,如今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还要感谢政府的医疗救助,我父母的病也比以前好多了,老人的脸上也出现了笑容。”田有社说。
农家乐忙不过来的时候,田有社就雇村里的两名贫困户帮忙,给他们每天每人60元工钱。“我以前是贫困户,能理解贫困户的难处,我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帮着大家都把日子过好!”田有社笑道。
马景春家住集贤镇大曲村,是村里第一个种樱桃的人,种樱桃曾让他发了家,过上了富裕生活。老马的儿子是个智障人,儿媳妇是个聋哑人,儿媳妇2014年生了个娃,被诊断为慢性脑瘫。给孙子看病,老马花完了家中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债,他们家成了贫困户。但是老马不等不靠,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贷了1.5万元,在3亩樱桃地里又养了200多只土鸡,收入十分可观。去年10月,老马家摘了贫困户的帽子。
记者张志杰通讯员邵志鹏
新闻推荐
集贤镇兴隆村位于周至县秦岭山区,距离山外20多里,爬坡过梁半小时路程,才能到达钟简娥的家。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钟简娥一个“80后”的山里媳妇,只身挑起了照顾公婆、两位伯父、养父五位老人衣食起...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