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帮在精准处扶到心坎上 ——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帮扶丁家凹村纪实

西安日报 2018-01-05 11:05 大字

丁家凹村的过境观光路修葺一新对口帮扶让丁家凹村年久失修的水库又焕发了新颜

秦岭北麓翠峰山脚下的周至县翠峰镇丁家凹村,虽然出门就是绿水青山,但依然还是省定贫困村。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加强扶贫力量配制,精心筹划部署,深入村内调研摸底,专题研究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住环境改善、村级组织建设、村民素质提升”等五项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夯实脱贫基础、做实脱贫产业,目前已实现63户脱贫,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和好评。

坚持项目引领让贫困村富起来

“丁家凹村地处台塬沟壑,农业基础设施底子差。全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据驻村工作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村子毗邻着山泉流淌的海子沟,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丁家凹水库年久失修早已荒废,种地灌溉只能“靠天”。

在了解到村民“守着山泉没水灌溉”的难题后,该中心积极协调市、县相关部门,最终申请到了水库加固及水利设施配套项目建设资金170多万元,帮助村上修缮已经荒废的丁家凹水库,使其再次成为一座蓄水量8万立方米的安全水库,同时还修建了两座抽水站,使隔沟相望的三个村民小组的800多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去年,又协助村上争取到50万元项目资金,打了一口200米的深井,7月份完成水管和电缆的铺设,将三组原来100千瓦的变压器扩容为315千瓦,部分抗旱机井再次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500亩旱地灌溉问题,同时为五组争取人饮工程,解决了74户268人长期饮水困难。用水用电问题解决后,村上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先后种植优质核桃、猕猴桃、李子、杏及雪松、樱花等经济作物1200多亩,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

为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工作队积极帮村上争取扶贫交通资金69.09万元,完成了村内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协调争取周城至青山大道长4公里宽8米的西南塬区旅游下线观光路,目前已完成3公里路面铺设和配套建设,为一、二、三、四组村民致富创造了条件。同时,争取县上美丽乡村项目100万元,将三组240米主干街道打造成文化街区。村里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现已有两家农家乐开业运营,中心还积极联系曲江旅游、西旅集团来村里实地考察调研,参与本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16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7461元,个别种植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坚持志技双扶让贫困群众动起来

思想上的穷根不挖,难以实现长远的发展。工作队注重提升贫困户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帮扶干部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拉家常、话发展,增强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非常感谢帮扶单位的努力,有了他们才有我今天的好日子,才能早日摆脱生活困境。”几年前,贫困户丁保平还在为生计发愁,虽说家里种了10亩小麦和玉米,但是孩子的学费和老人患病的治疗费用让家庭陷入了困境。扶贫队来了以后,大力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了水源地,调整了产业结构,并鼓励他发展种植猕猴桃产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脱贫致富,并走上高端销售的路子,成了其他贫困户学习的榜样,有了丁保平的带头,11户贫困户先后栽培了优质猕猴桃,走上了共同致富的路子。

“有了这1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我才有能力购买新的机械设备,才能扩大生产,也能赚些外快。”提起自家的变化,贫困户秦岁民非常感动。

在扶贫工作实践中,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注重增强“造血”功能培育,不断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多种方式给贫困户鼓励加油,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中心协助村上先后5次邀请县科协、县猕猴桃研究所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果农面对面讲授猕猴桃修剪和管理技术,组织400余人次参加了农业科技和工业技能培训;为12户贫困户落实了每户1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购置了旋耕机、打药机等农用设备;按照“电商+贫困户”合作模式,积极帮助贫困户签订销售合作协议,做大做强电商生意,村里的猕猴桃、杏子、李子等土特产通过网上卖到了全国各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户脱贫步伐。

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拓宽了致富渠道,充分调动了贫困户主动脱贫的积极性。贫困户白文国介绍自己的脱贫情况时讲道:“感谢帮扶干部让我有勇气走出去工作,我现在做钢结构安装每天可以挣到130元,两天就可以挣到一个人一个月的低保费用,自从思想转变后我月收入增加不少,很有成就感,以后再不需要靠低保金过日子了。”

坚持纾困解难让贫困家庭乐起来

按照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要求,中心绘制了民情地图,将包扶对象划分类别,因户施策。

贫困户王孝辉患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重活,帮扶干部了解到该户情况后,在村里为王孝辉等四户申请了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为解决好贫困户安居问题,工作队及时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危房排查,妥善安置贫困户,多次协调县、镇等相关部门,解决了5户D级危房重建,3户C级危房修缮,为贫困户争取了29.5万元建筑经费。贫困户张贵芳是低保户,有慢性病(脑梗),无劳动能力,住土坯危房,由于经济原因,无法进行重建。帮扶干部通过积极协调市宗教部门和县建设局,及时为张贵芳的危房进行了评估认证,解决5万元危房重建资金。张贵芳愁容消失了,露出喜人的笑脸。

为巩固扶贫成果,防止因病返贫,中心不仅为贫困户缴纳了合疗,还为72户258人的建档立卡户办理了100元的大病商业保险。35岁的贫困户焦勃,患尿毒症Ш期,已丧失劳动能力,为了治病欠下许多债务,工作队急贫困户所急,想尽办法让他在北京治疗,并按要求报销了全部医疗费用,并争取了10000元大病医疗救助专项经费。焦勃父亲焦务龙流着感激的泪水说:“有困难不怕,工作队就是我们的娘家人,党和政府就是我们的靠山。”

坚持因人而异让贫困户的日子美起来

“这就是老丁家新建好的房子,等房子干透了再拾掇拾掇就可以入住了。”12月29日,对口帮扶干部李爱华再次来到贫困户丁言利家,因为房子翻建了,他跟患病的老伴儿暂时和儿子家挤在一起。提起新建的房子,年近古稀的老丁非常感慨,言语之间满是谢意。

“看到老丁的危房被推倒的那一刻,帮扶干部的心放下了,各级领导的心放下了,老丁也非常激动,盼着新房子早日建成。”在第一书记刘佑斌的工作日记上,详细地记载了老丁建房的过程,日期是2017年8月11日,题目是:丁言利的新房开建了。

原来,多年前老丁家的老房子在汶川地震时裂了个大缝,一年不如一年,九寨沟地震时,他的房子再次受到影响,出现了大面积裂缝,门都关不上了。直到不能住人,这可愁怀了老丁,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儿子也帮不上多少忙,住的问题成为了一块心病。刘佑斌说,老丁的危房最终被定为D级危房。看着新房一天天地建起来,老丁脸上往日的愁容不见了,交谈中满脸的褶皱仿佛也伸展了许多。

“成为第一驻村书记一年半以来,我最大的感触是在扶贫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办法,用心帮扶,以情动人,根据贫困户发展意愿和需求,按户制定谋划帮扶措施,做到户户有人帮、有人管。”刘佑斌说。

新闻推荐

老人逛会迷路 巡逻民警送回家

本报讯(记者葛兰李佳)12月20日一大早,家住西安市周至县尚村镇临川寺村84岁的薛老太太去逛会,给家里置办点生活用品。然而老人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幸遇巡逻民警将其送回。周至县公安局尚村派出所民警昨...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