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台湾歌手郑智化@“西安市起良蔡侯纸博物馆”想买古法造的纸,华商报记者昨专程走访—— 构树皮、大熊猫粪造的纸还真不一般

华商报 2017-12-14 03:03 大字

构树皮做成的纸浆通过捞纸工艺成为一层薄的纸华商报记者 邓小卫 摄

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 摄影 邓小卫)近日,喜欢书法的台湾歌手郑智化微博@西安市起良蔡侯纸博物馆,想购买蔡侯纸但迟迟未回应。12月12日,郑智化发微博吐槽这件事后,多名粉丝在微博上@该博物馆,喊话“郑智化喊你买纸”。

这种纸到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人注意?昨日,华商报记者了解到,双方已取得了联系。

粉丝隔空喊话

“郑智化喊你买纸”

12月12日,郑智化发微博吐槽称:“有时候我们想帮忙振兴古纸也是使不上力,好不容易媒体介绍了蔡侯纸,我也很想买这种纸、写这种纸,偏偏怎么联络对方也不回应,有时候我们抱怨古代很多好东西失传的同时,也得想想或许这种闭门自守、不愿推广的态度也是没落的原因!”

微博同时附上了一张他给“西安市起良蔡侯纸博物馆”发的消息截图。图片显示:所发消息时间为12月10日22时01分,内容为“我是台湾歌手郑智化,请问如何能买得到你们的蔡侯纸?”在他所发的消息后面,并无任何回应。当天14时36分,“西安身边事”转发了郑智化微博,同时@郑智化和该博物馆。

昨日,华商报记者查看郑智化微博,发现已看不到这一条。而在“西安市起良蔡侯纸博物馆”微博11月20日所发的一条微博后面,有9条评论,其中6条都是粉丝隔空喊话“郑智化喊你买纸”。12月12日18时46分,该博物馆发了一条微博称:“感谢郑老师对我们博物馆的关注,非常抱歉之前没有看到微博。已经回复了,谢谢大家的关心。”

蔡侯纸制纸有36道大工序

72道小工序

蔡侯纸到底有什么特点,为何会吸引郑智化的注意?

昨日下午,华商报记者找到了位于周至县九峰镇起良村的这个博物馆。

该博物馆馆长刘晓东介绍了整个造纸流程,他说,他们生产的纸叫蔡侯纸,就是汉麻纸,所用的材料是构树皮,采用的是传统古法。构树皮连树枝一起被采集回来,要蒸4个小时后才能顺利剥皮。之后还要用石灰水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再蒸10个小时,之后用特制的器械踏碓……整个过程有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主要有泡皮、灰皮、蒸皮、踩皮、抖皮、捡皮、伐皮、踏碓、切翻、打浆、捞汁、压纸、晒纸等,每道工序都要很认真地去做,所用的器械也都是自己制作的。华商报记者看到,作坊里有很多池子,每个都有专门用途。构树皮经过一定前期处理后还要人工挑拣,要用特制的刀具切成碎料,然后才能放进打浆池。在捞纸环节,工人要完全凭自己的经验掌握纸张的厚度。捞出来以后叠放在一起还要压制,之后一张一张揭开,贴在室内的“火墙”上烘干。直到这个环节,才算成品完成。

大熊猫粪便也是造纸原料

在院子的另一边有一条长廊,地上摆着一些特殊的材料——大熊猫粪便,这也是造纸原料。这些摊开在地上的熊猫粪并没有臭味。刘晓东说,由于大熊猫主食是竹子,但能被其吸收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多,其余的就排出来了。这些大部分都是竹纤维,刚好可以用来造纸。和用构树皮造的纸相比,用熊猫粪造的纸有一股竹子特有的清香,他们把这种纸起名叫熊猫纸。和用构树皮造的纸相比,这种纸颜色偏黄一些。为什么要用熊猫粪造纸?这些材料来源于哪里?刘晓东说,他们和一个熊猫基地签了合同,由对方给提供材料。之所以要用熊猫粪造纸,是因为熊猫是国宝,古法造纸是国粹,他想把熊猫纸打造成为“国礼”。

刘晓东介绍,起良村历史上就因造纸而闻名天下。起良造纸源于汉末,盛于两晋,从汉代起就是造纸“重镇”,曾为皇家造纸坊。每逢蔡伦生日,村里都要设庆典;而每逢蔡伦祭日,也都会张罗过会。造纸工人不仅有自己的专用计数器,还有自己专门的独特计数符号。

1984年以后受打工潮的影响,另外造纸也不赚钱,大家便不再做这事了,能造纸的老人也越来越少。他原来是村里的小学校长,2010年退休后开始关注这一传统手艺的继承发扬问题。2013年,他租了这些地开始建设古法造纸作坊。2016年,博物馆获省市文物局的批复得以挂牌。“周至县对我们很支持,明年准备支持我们进一步发展。”

采访中,郑智化的一名粉丝也特地来这里参观。他告诉华商报记者,郑智化在了解情况后委托他转达对刘晓东的敬意,同时委托他购买了10张蔡侯纸。

对于郑智化的微博为何没有及时回复,刘晓东解释说,博物馆微博平时由他孙女打理,可能没有注意看,延误了回复,感谢郑智化老师对他们的关注。

新闻推荐

西安七区县普高全部实现省标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实习生和小博)通过多年努力,西安市到目前已经实现省级示范高中涉农五区二县全覆盖,莲湖区等7个区县和国际港务区的所有普通高中学校(不含新建学校)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高中,力争到2018...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