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踏遍千山觅矿踪

陕西工人报 2017-08-02 12:27 大字

“莽莽秦岭,试真金,迎难而上。逶迤天山,寻矿踪,叩石求索。巍巍昆仑,觅真谛,问山切脉。戈壁北山,探奥秘,抽丝剥茧。”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却是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满仓的真实写照。

1994年,在周至县马鞍桥外围发现了砂梁子金矿点,并准备进行金矿开发试验,自此王满仓开始了金矿勘查与开发工作。当时,由于地质行业任务少,单位效益差,队里无法拿出资金支持项目启动。王满仓带领十几个技术人员铁了心要在荒山上挖出宝贵的金子来,他们自掏腰包先行垫付,购买必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力以赴投入到金矿的开发中,一干就是三年。

2001至2003年,王满仓参加了西南天山地区矿产资源潜力综合研究项目。该项目工作区东起阿克苏,西至喀什,西北边界直达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线。工区面积大,海拔高差从1500至近6000米,地形陡峻。每年5月份进山,10月份结束野外工作,进山主要交通工具是马、牛、毛驴、骆驼等。因工作范围大,进山工作需要近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地质队俗称“打游击”。“打游击”期间,几人一组,带上帐篷、食物、喷灯等,渴了,喝一捧河水;饿了,啃一口干粮。可在他看来这些困难平常得就像每天上下班一样。经过三年不懈努力,他带领队员提交3341级资源量(铅+锌)14.87万吨,由于资料丰富、内容详实,成果突出,这份报告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刚走出西南天山,王满仓又马不停蹄踏上进军昆仑山的征程。木吉是新疆克尔克孜州最偏远的乡,这里海拔3500至5500米,高寒缺氧,人烟稀少,地处边境地区,地质调查工作严格受边境管理的控制。2007年这里尚未通电,手机没有信号,交通极不便利。项目组人员吃不上新鲜蔬菜,再加上高原缺氧,夜晚很多人难以入睡。当时已经40多岁的王满仓果断接受了此项工作,一干又是三年。

下了昆仑山,年近50的王满仓又走进了新疆北山戈壁滩。时任项目负责的他和项目人员一起,每天头顶炎炎烈日,脚踩五六十度的滚烫砂石,在工区与驻地之间行走四五个小时,吃的却是方便面和火腿。四年里,他坚持与年轻地质队员一起翻山越岭、测制重要地质剖面,不顾腰椎、颈椎病变,奋战在野外一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满仓同志先后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被评为陕西省地矿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7年6月,获得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第二届“最美地质队员”荣誉称号……面对赞誉,他一直称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质人,这些都是职责所在。他没有豪言壮语,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平淡而不平凡的人生,诠释着地质人那份真挚的地质情怀。

□通讯员 崔霞

新闻推荐

六旬老人走失数天 民警帮其找到家人

本报讯(李牧钊王莎记者葛兰实习生刘英)7月25日中午,周至县尚村镇钟徐村内来了一位行为异常的老人,大热天,呆呆地在太阳下连续坐几个小时,一言不发、滴水未进。周围热心村民赶紧向辖区派出所报警求助。...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