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 群三兴村的脱贫攻坚之路
贫困户家新修的猪圈记者 庞乐 摄
周至县马召镇西北四公里的群三兴村,北距周至县城6公里,是名副其实的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32户117人、在册贫困户21户68人、低保户11户36人、五保户2户2人。贫困村的帽子啥时候能够摘掉,成为村民和驻村帮扶干部最关注的事情。今年6月1日起,随着全市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进驻村上,在当地党委及政府积极配合下,一同开展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帮扶措施计划落实等工作,群三兴村的贫困问题终于迎来了转机。
帮扶对象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59岁的张伍余本该有更好的身体去为美好的生活打拼。然而,自从多年前患上冠心病之后,他逐渐丧失了劳动力,再加上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又在外上大学,只能依靠家中仅有的1.8亩猕猴桃园的经营收入来支撑生活,2016年的人均纯收入也仅为2602元,生活可谓举步维艰。
针对张伍余的具体情况,驻村工作队对他家进行了改造,先后为他修建了成套的猪舍并提供了猪仔,对家里的墙面也进行了挂白装修、修建了猕猴桃果园、购置了微耕机。考虑到张伍余的健康问题,为他办理了助农保及农村低保等相关保险并定期安排村卫生室上门巡诊,使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由于孩子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再加上现在政策的扶持,张伍余的儿子张同已经被中铁二十一局录取了。每每说到这点,张伍余总是很健谈,他说,中铁二十一局是一个好单位,门槛高得很,真的很感谢党和政府出台的好政策,帮助儿子成功找到了一个好单位,真正落实了就业帮扶,全家也有了新盼头。
帮扶干部
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
现年51岁的赵虎平右腿患有残疾,劳动能力较差,他的妻子司红芳及大儿子赵捷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虽有两亩猕猴桃果园,两个儿子也在外打零工,但收入却一直不稳定,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开展,帮扶干部征求本人意见后,为他新建了两亩猕猴桃果园,购置了小白龙打地机等提高了收入。
除了实现产业帮扶以外,驻村的扶贫干部还与当地的村委会为赵虎平办理了每月860元的低保,提供了每月500元的公益援助性岗位,使其在经济上能够进一步获得帮助。记者来到赵虎平家时,刚好看见他家院子正在装修,据当地的帮扶干部介绍,由于赵虎平家的居住环境一直比较简陋,平时上厕所不便,想装修却一直拿不出钱,基于这一点,经过帮扶干部的部署,不仅为他新建了一个厕所,还为他家修建后院、砌后墙,将整体的配套设施全部都跟上,帮扶人员设身处地,能够想群众之所想,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居住环境问题。
据了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赵虎平一家的后顾之忧,帮扶干部还联系健康脱贫办一起为他们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落实了慢性病补助等相关政策,两个儿子也能放心去外地打工了,一家人的幸福感普遍增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脱贫攻坚
逐一走访一户一帮扶
自从脱贫攻坚任务开展以来,马召镇驻村工作队与村组干部逐一走访,根据每户家庭实际,制定一户一帮扶计划。周至县马召镇党委副书记骞宸向记者介绍说:“为了使广大帮扶干部能够实现精准的帮扶任务,当地村委会还特地为广大帮扶干部制作了帮扶卡,所有在册贫困户21户68人的详细信息都记录在上面,帮扶干部若是想及时查看自己所对应的贫困户,只需拿出这张卡片即可,这在实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帮扶,目前已经全部为贫困户办理了助农保商业保险,其中包括门诊、住院、伤害、种植、养殖保险5种。并为18户贫困户提供了小额无息贷款,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发展种植、养殖业,另一方面,贫困户还可以将贷款交给县政府指定信得过的企业进行代管,每年还可返还贫困户3000元。
此外,考虑到村内道路不畅,有可能耽误扶贫工作的问题,村中一组、五组特地新修了一条长500米、宽3.5米、面积为1750平方米的生产路。按照区、县扶贫工作的安排,今后群三兴村还将逐步进行群众义诊、电影宣传、文艺巡演等活动,这些也都将有力地促进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帮扶工作的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19年当地政府和帮扶干部还将为贫困户投身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优惠和帮扶政策,并协助他们办理财政贴息贷款,实现入股分红,对特色经营的猕猴桃园不定期提供技术指导,使他们能走向经济上的独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群三兴村旧貌换新颜的同时,正走向自己的脱贫致富的兴隆之路。
记者赵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葛兰实习生刘英)近日连续的酷热高温天气,使得不少市民一到周末便扎堆进山避暑,不少人甚至忽视安全,冒险下河纳凉。7月23日下午6点半,西安周至县尚村镇梁家大桥附近,一男子下水游泳时,发生溺水...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