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与突破 ——叶广芩小说解读 杜静

华商报 2017-07-26 01:38 大字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传统的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承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两种文化不断地交汇融合,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现代文明的主要内容,人类对此充满很多理性的思考。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很多记载。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人、地、天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制约,在这三者的关系中,人的地位不是至高无上的,人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只能遵从万物发展的规律,人和万物最终都归结到道。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科学生态理论,它指导着很多后世人对生态的认识,并合理制约着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行为。在《周易》中,对天、地、人是统一看待的,认为天、地、人“三才同德”,“人”是天的一部分,自然不是“天”的主宰。在儒学中把“仁”作为最高道德准则,儒家强调“仁者爱人”,指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为天所生,与天具有血肉相连的内在关系,人也应该有“爱人利物之心”,所以儒家提倡“泛爱生物”和“仁爱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人对于自然界的巨大恩惠要予以仁爱的回报。从哲学思想上来说,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又称为“天人关系”,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历来的思想家所重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阐述,其中的论点均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它所提倡的人属自然的自然和谐观。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叶广芩的文学创作,在生态题材的小说中,她续接了从古至今对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体察。

90年代后期,叶广芩到陕西周至担任县委副书记,周至优美的自然环境激发了叶广芩的创作灵感,她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创作天地,先后写了《熊猫碎货》《山鬼木客》《老虎大福》《猴子村长》《老县城》《青木川》等作品,每篇作品都做过大量的调查,比如写《熊猫碎货》,她就去到佛坪自然保护区,和救助小熊猫的工作人员一起,观察小熊猫的生活习性,和小熊猫多次接触。写《老虎大福》,她亲自访问了当年杀害老虎的人和村庄。

周至县文化底蕴非常厚重,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背景,两千多年前,老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来到周至的楼观台,发表了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使秦岭北坡地这片土地成为道教圣地。白居易在周至写过《长恨歌》,李商隐在那里留下大量诗,很多唐朝遗址还在,当年诗人们题了很多诗,包括白居易和岑参,所以它的文化积淀很丰厚。叶广芩到了周至挂职以后,面对真切的自然,她形容自己换了一副“狼心狗肺”,学会了用动物的眼光、动物的思考来观察和理解当今这个社会,“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要尊重并且珍惜每一个细微的生命,尊重珍惜老天爷赐给我们的这片山林。”统照叶广芩的生态小说,作家对人的关怀已不局限于个人的生存层面,而是将目光延伸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境遇,将人与自然界并置起来思考,当人类面临着自然的惩罚甚至是灭顶之灾时,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种的现实引发了作家对生态文学的创造和思考。(作者系耀州中学教师)

陈炉余韵

栏题:读者朋友们,《陈炉余韵》文学专栏,欢迎您品读投稿

邮箱:569266597@qq.com

主持人:王欢

新闻推荐

***精准救助 惠民医疗暖心服务

院领导慰问赤屿村五保户并上门检查身体院领导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耳鼻喉科专家为村民讲解日常注意事项俗话说,“脱贫五六年、大病回从前”,一场大病足以让一个家庭倾家荡产。为了助推国家***路...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