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殡葬礼仪师: “天堂门口”的“摆渡人”

三秦都市报 2022-04-06 01:08 大字

工作中的邓颐佳。 本报记者马昭 摄

从业12年至今,作为西安殡仪馆的一位殡葬礼仪师,邓颐佳已经为2万余名逝者送别了人生的最后一程。清明节,记者走进了她的工作和生活。

生命的歌唱者和赞颂者

化好淡妆,穿上礼仪服,搭配丝巾,整理好仪容,每天7时20分,邓颐佳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按照习俗,遗体告别会一般都会在上午进行。通常从早上7时50分第一场告别会算起,每半个小时为一场次,到12时,一名礼仪师约主持4—5场遗体告别会。

殡葬礼仪师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最基本的要求是形象端正,普通话标准,既要熟悉了解殡葬行业行规和习俗,更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对情绪的掌控和应变能力,甚至就连鞠躬的幅度也有着严格的要求。邓颐佳和同事们希望通过简洁、庄重、虔诚的仪式感,给生命以最高的礼赞。

10时,邓颐佳为即将入葬的逝者念了悼词,然后和其他礼仪队员一起对骨灰盒进行拭盒。除此之外,布置灵堂、与家属确认逝者身份、主持告别会……这些都是殡葬礼仪师最普通的日常工作。从条幅挽联到地毯跪垫,邓颐佳会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她不希望家属因为这些小细节,留下一丝的遗憾,毕竟这是每个家庭的大事。

旁观别人的感人故事

“每一场葬礼都是一个故事。”邓颐佳告诉记者。为了主持好一场葬礼,她会以各种方式去了解逝者生前故事。有的人让她崇敬,有的人让她感到惋惜。

邓颐佳哽咽着讲述了一个“夕阳送别”的故事。“一位80岁的老爷爷,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送别妻子。仪式上,他对妻子说,‘老伴啊,结婚的时候我给了你一场婚礼,如今我再给你一场仪式。’说完,他踮起脚,亲吻了妻子的额头。”

喜悦地亲历了婚礼,平静地参与了葬礼。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仪式感和誓言。这位八旬老人用尽力气挺直他佝偻的背,这是他对悲痛的克制,更是对老伴的深爱。

另一场兄弟情,也让人动容。仪式上,一个小伙子跪在了逝者父母的面前,哭着说,“以后你们就是我爸妈,这样他(逝者)就能放心了。”邓颐佳说,她事后打听,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平日里关系很好。

亲情、爱情、友情,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动人瞬间,总会触动邓颐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让她对生命有着更深的感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

最大感悟是珍惜

见到邓颐佳的第一面,会怀疑这个身材高挑、长相姣好、一身职业装的女性有少数民族血统。“好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我是地地道道的西北人,老家在甘肃。”

高三那年在选择专业时,邓颐佳选择了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要知道,这姑娘可是出了名的胆小,体育课上连跳山羊都不敢挑战的她,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特殊的专业?“细腻感性的性格,让我更懂得如何去安抚受伤的心灵,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三百六十行,每个行业都应该有人去做啊。”她笑着回答。

防腐整容、墓碑设计、殡葬心理学……入学后,邓颐佳看到课表的那一刻,心里就有点打鼓了。但是想到这是自己选择的,也就硬着头皮走下去。大学毕业后,邓颐佳便来到了西安市殡仪馆,干起了殡葬礼仪师的工作。

如今,邓颐佳已经从事殡葬礼仪师这个职业12年,她一边经历着,一边成长着。

“你所惧怕的每一个灵魂都是别人朝思暮想见不到的亲人。”每当别人问她是否害怕时,邓颐佳都这么回答。工作之余,她喜欢通过跑步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尽管见证了这么多生离死别,她仍然保持着内心的纯粹,比如,给4岁多的儿子读绘本,依旧也能被书中故事感动到落泪。

本报记者石喻涵实习生眭雨佳胡茜

新闻推荐

中国跳水“推陈出新” 00后“接班”迎接挑战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在为期两天的队内测验后,在巴黎奥运周期重新启航的中国跳水梦之队首次亮相的最大特色就是“新”:18名队...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